小微企業終于請得起CFO了?AI銀行的新藍圖來了?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大模型開始對銀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面對著席卷整個世界的AI大潮,我們到底該怎么看?一個真正好的AI銀行又該是什么樣的呢?
一、中小企業面臨的普遍性經營難題
這些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的企業如雨后春筍一樣涌現出來,在這其中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而在一眾中小企業當中,財務的經營管理困境顯得格外突出,尤其是缺乏CFO等優秀財務經營人才,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僅有 0.2% 的小微企業配有專業財務顧問,而比之水平更高的CFO則更加匱乏。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一方面,因為人才市場供需失衡,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財務管理類應屆生畢業,但是從財務管理專業的應屆生到成長為一個合格的CFO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積累,更需要更為綜合的全面化能力,包括對企業經營的深刻理解、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對金融工具的熟練運用。然而,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在市場上非常稀缺,大部分的財務專業人士都難以達到這樣的要求,導致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CFO。
另一方面,合格的CFO聘請成本居高不下,由于CFO的重要性及其所需具備的高能力要求,聘請一名優秀的CFO往往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對于許多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開支。在實際情況中,中小企業通常資金有限,無法支付高額的薪酬。與此同時,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業務復雜度相對較低,可能無法為CFO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職業前景。因此,即使有能力聘請CFO的企業,也可能因為擔心投入產出不成正比而放棄這一選擇。
最終產生的結果就是,缺乏真正從財務到金融的整套能力是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的普遍性難題。許多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往往只具備基本的會計核算能力,缺乏全面的財務管理能力和金融知識。這導致企業在制定財務戰略、進行投融資決策、管理財務風險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真正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二、AI CFO真的能實現嗎?
面對著大量中小企業的普遍性難題,就在這次的網商銀行十周年之際,網商銀行的行長馮亮卻提出了要做“千萬小微企業的AI CFO”的愿景,網商銀行敢于這么提的底氣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妨以網商銀行的案例,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首先,用AI技術來持續提升小微服務能力。如果說要做好AI CFO其最基礎的根基就是對于當前各家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在網商銀行之中,各位技術極客更喜歡用鳥類的名字來給自己的產品起名,而大名鼎鼎的四只鳥則成為了有名的網商銀行的業務發展基礎,舉例來說,“布谷鳥” 系統通過時序編碼器構建小微企業資金流預測大模型,針對小微流動資金增值需求,為千行百業的小微客戶提供現金管理服務。它能精準預測資金流動,準確率超過 95%,幫助理財子公司提高資金利用率 10%,提升了小微經營者投資回報,已與十余家理財子公司達成合作,服務超 800 萬用戶 。這一系統讓銀行對小微企業資金狀況有了動態且精準的把握,為后續金融服務的精準推送與定制化奠定基礎,是 AI CFO 進行資金管理與規劃的重要雛形。
而“大雁”供應鏈金融系統通過構建產業圖譜,沿著九大產業鏈精準識別了 2100萬家鏈上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背后的小微企業,將原本不到30% 的金融服務覆蓋率提升到了80%。圍繞“杭州六小龍”,已識別上下游小微企業 200 多家,累計放貸超過3億元 。這一系統讓銀行清晰掌握產業鏈上小微企業的位置與經營關聯,為AI CFO分析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財務地位、潛在業務機會以及風險傳導路徑提供了關鍵信息。
再加上“大山雀”系統運用衛星遙感數據可以有效布局三農,而“百靈”系統通過先進的交互風控技術,提高了對客戶風險的識別準確性,這就是網商銀行AI CFO的最大基礎優勢所在。
不過,具體操作我們不妨看看一個典型案例,浙江丞達是一家2017年的小微企業,主營高溫尼龍材料,年收入約1000萬元,是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2項專利,但是作為一家小微企業,其經營之中卻始終面臨著各種財務資金的困境,網商銀行則用自身的AI能力進行了一次AI CFO的實踐。
一是用大模型構建企業的產業圖譜,從而發掘出真正的優勢。網商銀行借助大模型構建的產業鏈圖譜,發現丞達的高溫尼龍憑借可塑性、穩定性和成本優勢,應用于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產品絕緣層 。這一發現讓丞達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的位置得以明確,為其開拓業務、尋找新的合作機會提供了方向。
對于AI CFO而言,產業圖譜如同一張詳盡的地圖,展示了企業所處行業的全貌。它能幫助企業了解上下游企業關系、行業競爭格局以及潛在的市場空白點。通過分析產業圖譜,AI CFO可以為企業提供行業分析,如哪些領域存在新興需求、哪些競爭對手占據主導地位等。還能協助企業研判政策環境對行業的影響,比如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利好可能為丞達這樣的相關企業帶來更多訂單與補貼。進而幫助企業評估自身在競爭格局中的位置,發現市場機會,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經營與財務策略,如是否應加大在新能源相關產品研發上的投入,以抓住產業發展機遇。
二是利用計算機視覺和多模態模型技術分析企業生產,實現對生產經營的全方位掌控。仍以浙江丞達為例,通過分析其廠房視頻,確認生產面積為500平米,識別其采購發票和訂單合同,發現近期新增1家合作伙伴,涉及訂單金額300萬元。這種對企業生產場景、交易憑證等多模態數據的分析,讓銀行能夠直觀且準確地了解企業的生產規模、業務拓展情況。
對于AI CFO來說,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實時監測企業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況,如設備是否正常運轉、生產效率如何等。一旦發現設備故障或生產效率低下,AI CFO能夠及時提醒企業進行維修或調整生產策略,避免因生產問題導致成本增加或訂單延誤,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多模態模型技術融合發票、合同、物流單據等多種數據,能更全面地反映企業的采購、銷售情況,幫助 AI CFO 準確預測企業的收入與成本。從而為企業制定合理的預算與財務計劃,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與財務的協同管理。
三是通過時序大模型,運用AI預測小微企業的資金流動助力更好配置。繼續以浙江丞達為例,通過時序大模型,發現其回款周期較長,每月有固定支出,采購高峰在每年4月、8月,出貨高峰在9月,回款高峰在年底。基于這些精準的資金流動預測,AI CFO可以為企業提供融資和財富管理服務。
在融資方面,鑒于丞達回款周期長且有采購高峰的資金需求,AI CFO可以提前為企業規劃合適的融資方案,如在采購高峰前申請短期貸款,以滿足原材料采購資金需求,避免因資金短缺影響生產;同時,根據企業出貨與回款高峰,合理安排還款計劃,確保企業資金鏈穩定,降低融資成本。在財富管理方面,在回款高峰后,企業資金相對充裕時,AI CFO可以根據企業風險偏好,為其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實現資金的增值,如推薦短期、流動性較好且收益相對穩定的理財產品,在保證企業資金靈活性的同時,提高資金收益。
可以說,通過網商銀行的案例,我們能夠看到雖然AI CFO還只是一個對未來的設想,但是AI CFO具有實現的可行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則已經展現出來。
三、AI CFO的未來到底在何方?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各個領域,企業財務管理領域也不例外,盡管目前AI CFO看上去仍比較遙遠,但通過上述的案例我們就能夠看到,AI CFO的發展可以說并非無法做到,甚至已經有了較好的探索,其在未來企業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力和廣闊前景。
首先,構建千企千面的財務智囊。一旦AI Agent全面普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定制千企千面的AI專屬CFO。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制造業企業可能更關注成本控制和生產流程優化,以提升利潤空間;而科技型企業則可能更側重于研發投入和知識產權管理,以保持技術領先地位。AI CFO能夠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企業的獨特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財務管理方案。
其次,實現對企業全流程生態的如臂使指。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在AI領域的探索,正發揮著將銀行AI創新從孤島連接起來的關鍵作用,實現AI關聯企業生產的全流程全生態,進而對企業進行全方位掌控。這種全方位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使得AI CFO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財務管理服務。在企業的生產環節,AI CFO可以根據生產計劃和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為企業提供采購建議,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在銷售環節,AI CFO可以通過分析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情況,為企業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AI CFO有望成為企業核心力量。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 CFO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除了傳統的財務核算、報表編制、資金管理等領域,AI CFO還可以在企業的戰略規劃、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通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AI CFO有望成為未來企業財務管理和戰略決策的核心力量。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全面的財務信息和決策支持,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當AI技術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銀行的角色完全可以從簡單的資金中介轉變為價值創造者,銀行服務的內涵也從簡單的交易執行升級為類似于AI CFO式的戰略全方位支持,一旦這個方向真正確定,無疑將會帶動銀行業一次全面的變革,這可能才是我們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