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增95%!藥明康德上調全年業績:1.4倍訂單鎖定未來一年“工作量”?
沉靜了快4年之久的醫藥板塊,最近可算是“炸窩”了。
前腳全球制藥公司管線規模第八的恒瑞醫藥宣布一項總額高達120億美元的全球合作協議,后腳新藥研發服務平臺藥明康德發布年中喜報:上半年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加20.6%、95.5%;
更樂觀的是,公司還上調了全年業績指引: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增速從10-15%上調至13-17%;預計全年整體收入從人民幣415-430億元上調至人民幣425-435億元,對應同比增速從5.9%-9.7%提升至8.4%-11.0%,一掃2024年的負增長。
這意味著其業績修復并非季度性偶發。
且十分樂觀的業績盛況支撐下,藥明康德還宣布了擬派息10億計劃,將與投資者共享這份收益。
這些消息一出,次日開盤,藥明康德A股、港股兩市股價紛紛大漲,直接刷新自2022年年中以來的高點,截止發稿前,其港股單日已漲超10%,今年年內已累計翻了一倍之多,總市值達3180億港元。
半年報拆解:化學扛旗、TIDES爆火、美區爆單
細究藥明康德的這份年中業績報,核心亮點的背后,是"量"與"質"的雙重突破。
在量的維度上,整個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收入207.99億元,增速也從去年同期的-8.64%,扭正為增20.6%。
從區域來看,海外擴張成為藥明康德增長的核心陣地。
上半年其204.1億元的持續經營收入中,有69%自美國客戶,且該區域收入同比增速最快,達38.4%;其次則是增長了9.2%的歐洲客戶市場,收入為23.3億元,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也增了7.6%,不過目前體量不大,僅有9億元。其中僅有來自中國客戶的收入同比降了5.2%,為31.5億元。
具體細分業務表現上,其高增長更多是直接緣于化學業務:貢獻近八成收入,且增速最快,高達33.5%。其中,又以小分子工藝研發和生產(D&M)業務表現最為穩健,收入同比增17.5%至86.8億元。
基于“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的雙戰略,報告期內其該部分管線累計新增412個分子,合計增加8個商業化和臨床HI期階段項目,至此累計擁有3.409個小分子D&M管線。這些小分子業務突破成功持續為下游客戶引流,并最終得到這些客戶的認可。
更具爆發力的依舊是TIDES業務(寡核苷酸和多肽),得益于去年新增產能的逐季爬坡以及全球創新藥對“大分子+小分子”組合療法的旺盛需求,上半年業務收入飆增141.6%至50.3億元,并吸引了大量新客戶和新訂單,報告期其服務客戶數同比提升12%,服務分子數量同比提升16%。
至于內部呈現結構性分化的測試業務和以“創新”突圍的生物學業務,前者因為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沒能貢獻增量但總體還是維持穩健態勢,后者同比增了7.1%,不過體量并不大僅有12.5億元,貢獻有限。
不過,對于聚焦CRDMO核心業務的藥明康德而言,這兩大業務更重要的任務在于協助小分子化學核心業務,筑牢平臺從早期靶點驗證到商業化生產的創新藥全鏈條服務閉環。
因此,相比于其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收入存在微降,更重要的是繼續維持了在亞太的領先地位;其在協助客戶開展全球授許可合作中,藥明康德還通過持續發力新分子業務保持了在核酸類、偶聯類、mRNA類、多特異性抗體類、多肽類等領域的優勢地位。
受不可控的市場格因素影響,臨床CRO及SMO業務收入上半年也出現下滑,但其中SMO業務逆勢增長1.5%,并賦能61個產品獲批上市,近十年累計賦能317個新產品獲批上市,在內分泌、肺癌等多領域優勢凸顯。
藥明康德還在財報中指出,上半年其生物學業務以“科學驅動”策略,為CRDMO模式持續引流,新客戶占比超20%,引流成功。
全球布局、全產業鏈覆蓋優勢釋放、各個地區聯動、新舊業務協同等等,多重因素構成了藥明康德重歸較高增長軌道的驅動力,上半年其營收連續兩個季度增速超20%。
盈利增速>收入增速!在手訂單1.4倍全年收入,增長確定性拉滿
在質的維度上,很顯然藥明康德的盈利爆發力顯著強于收入。
其中,上半年來自經營層面的利潤同比激增了96%了至83.8億元。
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緣于集團持續聚焦及加強CRDMO業務模式,多業務收入實現增長
,疊加持續化生產工藝和經營效率,以及臨床后期和商業化大項目增長帶來的產能效率提升,上半年其凈利潤增速再度回歸快車道。
其中,高毛利業務是增長主引擎。財報顯示,其綜合毛利率提升至43.8%,較去年同期上升4.9個百分點;其中貢獻主要收入增量的化學業務毛利率提升5.4個百分點,很顯然隨著產品爬坡持續,規模效益成功得到釋放;并成功平攤了生物學業務和測試業務毛利率的部分下滑,這些也直接印證其主業盈利能力強勁。
而這背后,藥明康德的CRDMO模式(合同研發生產組織)以"一體化、端到端"為核心,從藥物發現階段即介入,伴隨分子推進不斷深化服務。
這種模式下,客戶一旦合作,后續臨床前、臨床及商業化階段的訂單將"自動延續",形成極高的客戶黏性。
因此其經營模式本身也在一定大程度上降低了藥明康德的拓客成本。
這一點尤為受益的是其爆發力最強的TIDES業務,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生物藥賽道,寡核苷酸和多肽藥物因靶向性強、副作用小、臨床療效顯著,成為創新藥研發新寵。
而藥明康德作為新藥研發服務領域的龍頭企業,通過薄膜蒸發、連續流純化等創新技術,構建了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生產的全流程能力,上半年其客戶數、服務分子數、業務毛利率的優化都印證其獲客能力之強,效率之好。
截至6月末,其TIDES在手訂單同比增長48.8%。結合小分子的產需形勢,合理預估這些訂單將隨著新產能的持續擴建與爬坡繼續加快交付。
目前,其常州及泰興原料基地均在3月以零缺陷成功通過FDA現場檢查,官方預計到年底小分子原料藥反應釜總積將超4.000kL,其中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總體積將提升至超100,000L。
作為全球極少數覆蓋"藥物發現-開發-生產"全鏈條的CXO企業,藥明康德的CRDMO模式正形成"客戶轉化-分子留存-服務延伸"的良性循,并直接帶來訂單的高速爆發。
截至6月末,其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高達566.9億元,同比增長37.2%,相當于2024年全年收入的1.4倍。
這意味著,僅用半年時間,藥明康德就已鎖定了未來一年的"工作量",業績增長的確定性被進一步夯實。這大概便是公司上調全年業績指引的直接支撐。
從政策彈性到業績驗證!CXO賽道"燃"了
站在行業視角,近期整個CXO賽道回暖信號愈發密集。
一方面,政策端,國家藥監局新規將臨床試驗審批時限壓縮50%,首批細胞治療產品商業化落地。此消息一出,一部分敏銳的投資者便快速捕捉港股市場對政策敏感的彈性,尤其在醫藥板塊估值修復期展現極強機動性。
另一方面,當前正值中報披露月,包括藥明康德、恒瑞醫藥以及海外CRO企業Medpace等醫藥龍頭紛紛釋放良好的業績信號,市場也給出了十分積極的反饋。
整個創新藥、CRO等醫藥板塊都迎來了持續爆發行情,成為整個市場最熱門的主線,重點青睞的還是那些布局GLP-1、ADC、雙抗等高景氣賽道,并爆單的企業。
藥明康德應該是其中長期增長邏輯相對清晰的優選項。
除去自身強大的內驅力外,產業風口的長期持續性也是另一重支撐。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全球醫藥研發支出達2415億美元,其中外包滲透率已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8%,未來仍將繼續提升。
這一趨勢的背后,是兩大核心變量:
其一,在繼續保持強勁的研發投入下,大型藥企因專利懸崖和創新藥回報率下降,更傾向于通過外包降低成本。
最直接的案例便是日前海外巨頭禮來、諾和諾德上調年度研發支出至130億美元,帶動藥明生物半年新增項目82個;
其二,普遍缺乏自建研發生產設施能力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已成為創新主力,外包需求強烈
以2024年全球新啟動的腫瘤學臨床試驗為例,53%由尚未商業化的新興生物醫藥公司主導,8%由具備商業化能力的新興公司主導,而大型藥企的參與比例從2015年的60%降至28%。
"外包率提升+中小藥企崛起"雙輪驅動種,藥明康德的長期增長空間仍在被持續打開,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