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5年股災后,險資撤離了哪些上市公司?

竹未晞/文

2015年股災的爆發,讓資本市場陷入了劇烈動蕩的漩渦。為穩定市場,原保監會放寬了對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業務的監管政策,期望保險資金能夠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一場險資舉牌潮洶涌襲來,眾多險企紛紛入場,在二級市場大量買入上市公司股票。但時過境遷,部分險資在完成舉牌入股后,又悄然撤離了一些公司。

這一進一出之間,不僅反映了險資投資策略的轉變,也映射出資本市場環境和被投資公司經營狀況的變化。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險資舉牌入股后,又悄悄撤離了哪些公司?

寶能系與萬科:股權爭奪風云與險資漸退

萬科作為地產界的龍頭企業,股權分散、股價相對低廉,對險資極具吸引力,因此在2015年股災之后便成為了險資舉牌的焦點。彼時,保監會放寬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的比例上限,為險資入市創造了條件。

2015年7月8日,保監會發布《關于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打開了險資入市的大門。寶能系迅速行動,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先后在二級市場大量買入萬科股票。

根據公開報道,寶能系前海人壽于2015年7月10日在深交所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A股,占萬科當時總股本的5%,成為了萬科第二大股東。

7月24日,寶能系二度舉牌萬科,合計持有萬科股權比例迅速提升至10%;8月26日,第三次舉牌,持有股份增至15.04%,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隨后,原大股東華潤分別于8月31日和9月1日兩次增持約0.4%萬科股份,超過了寶能系。

12月4日,寶能系第四次舉牌,持股比例達到20.008%,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期間,安邦保險也于12月7日舉牌萬科,將自己的萬科股權提升至5%。

寶能系的強勢入局引發了萬科管理層的強烈反對,以王石為代表的管理層認為寶能資金來源不明,融資風險極高。

基于此,萬科采取了停牌等防守措施,并尋求資產重組,試圖引入深鐵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以稀釋寶能的股權。

最終,在這場激烈的股權爭奪中,監管機構介入,寶能系最終逐步退出。雖然寶能系未能實現對萬科的控制,但在減持萬科股票后,仍然獲得了可觀的財務收益。

此后,其他險資也逐漸對萬科進行減持。中國人壽作為壽險公司龍頭,其對萬科A的減持具有風向標意義。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已連續5個季度減持萬科A,持股量較2020年6月末降低62%,持股比例從2.16%降至0.73%。從2021年情況來看,當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減持萬科A、招商蛇口,這反映出頭部險資機構對地產股未來投資機會并不看好。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政策變化及導向”讓房地產市場潛在信用風險上升,險資出于降低風險敞口考慮,陸續減持地產股。

萬科作為地產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受到行業政策收緊、市場下行等因素影響,業績預期和股價表現受到沖擊,使得險資選擇撤離。根據萬科歷年年報,在險資減持期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凈利潤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這也進一步影響了險資的投資決策。

泰康人壽與陽光城:合作破裂與止損減持

陽光城在2020年引入泰康系作為戰略投資者。

2020年9月9日晚間,陽光城披露公告,泰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及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陽光城第二大股東上海嘉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協議受讓方式,受讓上海嘉聞所持陽光城13.53%股份,其中泰康人壽受讓8.53%股份,泰康養老受讓5%股份。

陽光城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優化了公司股權結構及治理水平、增強公司資源整合及獲取能力,有助于公司拓寬項目合作渠道、優化債務結構、資金成本、主體信用、提升市場認可度,有利于公司持續穩健地發展壯大。

雙方還設置了業績對賭協議,以2019年陽光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2億元為基礎,公司歸母凈利潤在2020-2024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且前5年累積歸母凈利潤數不低于340.59億元,在業績承諾期內,如未完成業績承諾,由陽光集團對上市公司進行現金補償。

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急轉直下,陽光城經營狀況惡化。2021年,陽光城發布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5億元-58億元。

泰康系對陽光城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2021年12月27日,陽光城公告稱,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合計轉讓陽光城近3.9億股股份,減持過后,泰康人壽及泰康養老所持陽光城股份占比由13.53%驟降至3.99%。

泰康方面回應稱,投資陽光城系通過購買公開市場A股流通股參與,屬于公司權益投資組合中的一只股票,由于A股房地產板塊基本面走弱,作為機構投資者,對持倉股票做適時調整,決定對所持有的陽光城股票進行減持,屬正常投資決策。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陷入債務危機、業績承壓的陽光城,這更像是泰康為了“及時止損”的無奈選擇。

根據陽光城交出的2021年三季報成績單,該公司實現營收114億元,同比下降18.24%,歸母凈利潤為9.19億元,同比下降11.57%;扣非凈利潤虧損17.52億元,同比下跌274.27%。

自陽光城2021年三季報出現“業績大變臉”,“泰康系”的兩名董事對三季報投出“反對票”,稱“公司經營惡化”。而后其中一名董事在12月20日宣布“出走”陽光城董事會后,雙方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張與微妙。

2022年2月9日晚,陽光城再次公告,泰康人壽計劃在未來6個多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1.65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99%,若按計劃上限完成減持,則泰康人壽持股僅剩2.65萬股,減持比例超過99.98%,近乎清倉。

至此,泰康系對陽光城的投資以近乎失敗告終,這也凸顯了房地產行業下行周期中,險資投資地產股面臨的巨大風險。從陽光城的年報數據可以清晰看到,公司在險資減持期間,銷售額大幅下滑,債務違約風險增加,進一步證實了其經營困境以及險資撤離的合理性。

大家人壽與金融街:從激進舉牌到理性撤退

金融街與險資的淵源頗深,大家人壽(原安邦人壽)在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自2014年起,安邦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便開啟了對金融街股權的增持之路。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披露的金融街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在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2日期間,安邦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多次增持金融街股票。

在一年多時間內,安邦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舉牌6次,累計持股比例躍升至29.98%,彼時安邦人壽距離奪得金融街控股權僅一步之遙。

當時,安邦人壽憑借萬能險實現資金規模的幾何式增長,資本運作愈發激進。據報告顯示,在舉牌金融街前的一個季度內,安邦人壽就耗資近200億元用于舉牌。

安邦人壽偏愛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低的上市公司,而金融街當時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相對不高,恰好符合這一特征,使得其成為安邦人壽的目標。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和安邦系自身問題的出現,形勢發生逆轉。大家人壽接過安邦系資產后,于2021年便開啟了減持步伐。

金融街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9月6日至9月8日,大家人壽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98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11月12日,又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544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2%;12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金融街股份297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11月18日,通過集中競價減持金融街股份54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8%。

上述減持股份合計已達公司總股本的4.98%,接近5%。綜合來看,2021年大家人壽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減持金融街約1.19億股,占總股本的3.99%。

2024年,大家人壽減持動作仍在繼續。金融街于2024年4月7日發布公告稱,2024年3月19日至2024年4月2日,大家人壽通過集中競價累計減持約3013.3萬股,占總股本的1.01%,持股比例下降至9.1%。加上2021年與2024年這兩次減持動作,大家人壽減持金融街的股權比例剛好達到5%。

從減持價格來看,根據金融街公告披露,2024年3月,大家人壽通過分紅產品賬戶賣出27642152股金融街股份,成交價區間為3.09元/股-3.37元/股;4月,通過分紅產品賬戶賣出2490828股金融街股份,成交價區間為3.09元/股-3.16元/股,此次減持均價在3元左右。據了解,大家人壽首次進入金融街時股價在4.5元以上,持倉成本高于減持價格,此次減持或為虧本買賣。

大家人壽減持金融街,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需要對原安邦系資產進行“瘦身”,優化資產結構。另一方面,地產行業整體進入下行周期,金融街作為以商務地產開發運營為主業的公司,受到行業大環境影響,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

從金融街歷年年報數據來看,在險資減持期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受到一定阻礙。例如,金融街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90.75億元,同比下降25.37%;歸母凈利潤為-110.8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69.96%。顯然,這進一步影響了大家人壽的投資決策。

中江信托與西水股份:無奈的割肉離場

2016年2月,中江信托(后更名為雪松信托)看好西水股份和天安財險的未來發展前景,通過資產認購上市公司股份。

根據西水股份當時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書,中江信托與西水股份于2015年8月25日簽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最初擬以21.86元/股的價格,以所持天安財險34406.7022萬股股份認購西水股份4060.8093萬股股份。

后因西水股份于2015年10月20日調整股份發行價格,認購價格降至15.99元/股,對應認購股份數量調整為5551.5504萬股,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達5.08%。

中江信托期望通過此次投資,分享西水股份在保險等業務領域的發展紅利。但此后西水股份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股價長期在10元/股左右徘徊。

據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232.15億元,同比下滑23.25%;歸母凈利潤3.78億元,同比下滑84.23%。2019年一季度頹勢延續,營收42.33億元,同比下滑35.55%;歸母凈利潤0.15億元,同比下滑92.95%。

同時,公司現金流壓力凸顯,2017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909億元,2018年進一步擴大至1200億元,2019年一季度仍有335億元凈流出。

其子公司天安財險的經營數據同樣承壓,2019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78.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3.17億元同比下滑。

從西水股份的年報中可以看出,公司在業務經營上面臨著巨大挑戰,保險業務的賠付支出增加,投資收益不穩定,導致整體業績下滑。

2019年6月19日,雪松信托披露減持計劃,擬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不超過5551.5504萬股(占總股本5.08%)。

7月11日至12日,雪松信托通過集中競價減持86.23萬股,減持價格區間9.89元/股-10元/股,持股數量降至5465.3204萬股,持股比例降至4.999999%,退出持股5%以上股東行列。

此次減持后,雪松信托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雪松信托還在公告中表示,減持系“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且未來12個月內將繼續按計劃減持。

從當初的舉牌價到此次減持價,雪松信托每股虧損約6元,套現約860萬元的同時,卻賠去了逾500萬元。雪松信托的撤離與西水股份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密切相關。在這樣的情況下,雪松信托出于自身業務發展需要以及避免更大損失的考慮,選擇“割肉”離場,及時止損以保障自身資產安全。

結語:舉牌是政策,撤離是避險

可以看到,險資在2015年股災之后的舉牌與撤離,構成了資本市場中資金流動與價值重估的典型樣本。每一次舉牌都嵌入了當時的監管環境、行業周期與企業基本面,而每一次撤離則回應了市場風險變化、資產配置需求與投資策略調整。

上述案例中,險資的操作始終圍繞“資金安全性”“收益穩定性”與“資產流動性”展開。既有寶能系借助政策窗口快速布局的激進,也有雪松信托面對標的經營惡化的被動退出。

在舉牌與撤資背后,是險資作為長期資金對市場規律的適應,也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具體體現。隨著行業監管的持續完善與市場生態的成熟,險資的投資行為或將更趨理性,但“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持倉”這一核心邏輯,仍將是觀察其運作的重要視角。

[引用]

① 寶萬之爭:公司競爭經典案例|事件復盤.澎湃新聞.2024-07-03

② 地產股遭險資拋售中國人壽連續5個季度減持萬科A.證券日報.2021-11-19

③ 財報速遞:金融街2024年全年凈虧損110.84億元.同花順財經.2025-04-28

④ 大家人壽減持金融街1.01%股份,至少套現約0.93億元.澎湃新聞.2024-04-08

⑤ 中江信托舉牌西水股份三年有后續新主雪松擬減持退出持股5%以上行列.新浪財經.2019-07-18

⑥ 兩個月六次險資舉牌風起.界面新聞.2025-02-28

⑦ 再拋金融街3000萬股,大家人壽為何屢棄“舊愛”?.環球老虎財經.2024-04-10

⑧ 被“放棄”的陽光城還有機會嗎.新浪科技.2021-12-31

⑨ 陽光城三季報業績“變臉”,戰投方董事“翻臉”.東方財富網.2021-10-29

⑩ 陽光城引戰險資泰康:入賬約34億,但簽了個十年對賭協議.新浪財經.2020-09-10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