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消息總結
一、宏觀政策與國際經貿
1. 中美將舉行經貿會談,關稅摩擦風險升溫
財聯社、上海證券報:經中美雙方商定,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經貿會談,重點討論貿易平衡與市場準入問題。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突然宣布,將對世界大部分國家征收15%至50%的"簡單關稅",歐盟隨即回應稱,若談判破裂計劃對價值近10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全球貿易摩擦風險進一步升級。
2. 國家發改委推動整治行業內卷
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國家發改委召開企業座談會,明確將健全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機制,重點整治低價傾銷、重復建設等"內卷式競爭"行為。會議提出,將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建立產能預警機制,引導資源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二、金融市場動態
1. 公募基金加碼科創板配置創新高
上海證券報:二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科創板股票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科創板主題基金規模突破3000億元。上交所聯合徐匯區政府舉辦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座談會,提出將優化科創板"1+6"政策生態,加速AI企業上市培育。
2. 債市承壓調整,股強債弱格局延續
上海證券報、財聯社:7月23日債市長端利率上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一度升至1.72%,市場呈現"股強債弱"特征。分析認為,風險偏好回升、商品漲價預期及地方債供給增加是主要推手,預計短期債市將維持震蕩調整。
3. 上海地區證券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
財聯社:上半年上海地區滬深A股交易量達47.95萬億元,同比增長69.2%,占全國市場份額30.12%;期末客戶資產總額12.65萬億元,同比增長23.3%,6家分支機構交易量突破萬億元。
三、產業與公司熱點
1. 生豬產業"反內卷"政策發力,豬價創年內新高
財聯社: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要求嚴控新增產能,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受政策預期推動,生豬期貨主力合約上漲1.67%至14590元/噸,創年內新高。牧原、新希望等頭部企業參會并承諾合理調控出欄節奏。
2. 創新藥審批提速,上半年獲批數量接近去年全年
財聯社、證券時報: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批準創新藥43個,同比增長59%,接近2024年全年48個的批準量。其中基因治療產品、罕見病藥物等重大突破品種占比顯著提升,國內首款血友病B基因治療藥物獲批上市。
3. 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開幕,19件產品全球首發
證券時報、財聯社: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在滬開幕,展會面積6萬平方米,吸引近300家企業參展。全球首款7座3噸級多用途eVTOL、氫能無人機等19件產品全球首發,華東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同步成立,推動長三角空域協同管理。
四、風險預警與監管動態
1. 多家公司澄清不涉及雅下水電項目
財聯社、證券時報:華新水泥、大禹節水等公司公告稱,能否參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項目存在不確定性;凱龍股份表示項目招投標流程尚未啟動;高爭民爆則在股價異動期間遭控股股東減持12.81萬股。
2. 公安部規范智能駕駛管理,強調駕駛人責任
財聯社、證券時報:公安部明確當前"智駕"系統未實現自動駕駛,駕駛人才是責任主體。對于"脫手脫眼"行為,將面臨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及刑事追責三重風險。下一步將聯合相關部門完善智能駕駛技術標準與安全體系。
五、區域與市場熱點
1. 海南自貿港封關倒計時,政策細節逐步明確
中國證券報、財聯社:國新辦發布會披露,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于12月18日啟動,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跨境資產管理試點等配套措施陸續落地,海關總署同步發布稅收征管暫行辦法。
2. 光大銀行獲中信金融資產增持至8%
財聯社:中信金融資產在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累計增持光大銀行A+H股5.43億股,持股比例從7.08%升至8%。這是年內AMC機構第二次增持全國性銀行,業內認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正成為銀行股重要配置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