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網絡拐點性顯露?Q2營收轉正,合同訂單增超18%,AI成最大變量
“無論企業處在哪個發展階段,都可以拿著企業AI這張‘能力拼圖’補齊短板,而不會因為某項能力欠缺錯失AI紅利。”
為了成為這句話的助力者之一,作為企業級老牌軟件商,用友網絡過去三年曾因云轉型投入陷入業績短期陣痛中。
最近用友網絡似乎開始釋放其“AI+企業服務”的戰略轉型已進入“減虧提速”新階段的信號。
7月14日晚間,用友網絡披露2025年最新業績預告:上半年營業收入預計35.6億-36.4億元,其中第二季度單季營收同比增長6.1%-10.0%,收入由降轉升。
站在行業的維度,隨著中報季的帶來,不少科技鏈企業紛紛釋放出AI驅動力帶來的業績增量,這其中既有用友網絡等軟件服務企業,也有新易盛等硬件供應商、以及焦點科技等應用企業。
確定的業績增長,似乎讓AI新敘事重新襲來,這次或將不再只是情緒的莽撞,更在于真實的基本面增長賦能,或許爆發的持續性將更強。且英偉達重新獲批銷往中國市場,并再次登頂全球市值寶座這一事件,也將極大利好整個AI鏈的商業化推進。
如此向好的大環境中,用友網絡的成色到底如何?
季度核心經營指標修復
用友網絡的業績反轉,核心體現在收入“否極泰來”與“虧損收窄”的雙重突破。
從收入端看,2025年Q1營收13.78億元,同比仍下滑21%;但Q2單季營收21.82億-22.62億元,一舉扭轉頹勢,同比增長6.1%-10.0%。整個上半年預計實現總營收35.6億-36.4億元。
扭轉的背后,是合同訂單的持續回暖。自2025年2月起,用友合同簽約金額呈回暖趨勢,多個月份實現正向增長,其中Q2單季更是加速同比增長超18%,拉動上半年累計簽約額同比增長8%。
訂單的“量質齊升”支撐其收入重回正向增長軌道,也將為后續季度收入端的進一步恢復性增長打下基礎。中金公司直接預測其全年營收有望實現正增長。
從利潤端看,“減虧”成為關鍵詞。Q2單季凈虧損同比減虧1.02億-2.02億元、扣非后單季凈虧損同比減虧1.12億-2.12億元,季度虧損大幅收窄。
利潤減虧彈性顯現的主因既包括訂單回暖帶來的收入轉正,也在于人員優化與費用管控。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用友網絡一直在持續推動人員結構的優化以及經營質量的提升,相關成效也成功在上個季度逐步在利潤端釋放。
值得期待的是,上半年收入占比低于成本費用占比是因為業務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因此下半年合同收入的加速放量或許將帶來減虧的加快,進一步增強了其經營效益的拐點性。這與中金公司的看法很一致,可以期待下半年的表現。
訂單回暖、經營質量向好,也帶來了用友網絡流動性的改善,經營良性循環效應凸顯。2025年第二季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實現凈流入,同比改善約3.2億元;上半年累計同比改善約6.0億元,企業“造金”能力逐步恢復。
這種“收入-利潤-現金流”的同步改善,或許也預示著用友網絡從“戰略投入期”向“價值兌現期”跨越——從云轉型投入導致凈利潤承壓,到如今訂單回暖、人員效率提升、現金流改善,初步顯露出這一階段“投入-產出”正循環形成的苗頭。
二級市場的反應印證了市場的樂觀預期:7月15日,用友網絡股價強勢漲停,此后幾日也是總體維持穩健上行趨勢。
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投票,傳遞出對企業經營拐點的認可,再說遠一點,這或許也是對其AI布局持續兌現的期待。
AI至上:進入“價值閉環”,用友做對了什么?
歸根結底,用友網絡季度業績向好的核心驅動力也在于AI戰略成效的初步顯露。
公司在此次業績預告報告中強調,“2025年上半年以‘AI至上’戰略為核心,通過‘產品矩陣升級-內部場景驗證-行業標桿復制’三輪驅動,實現AI從技術落地到商業價值的閉環。”
回看用友網絡歷年的業績,2024年是其在A股上市以來年收入首次出現下滑,此時云服務業務已成為用友網絡的營收支柱,貢獻了超七成收入。
然而隨著產業數字化開始以更快速度從工具賦能變為AI驅動升級,新技術研發投入與技術變現之間存在的時滯性問題使得其云服務業務的增長力出現短暫疲緩。
站在行業視角,這其實是在行業變革期中所有玩家共同面臨的新挑戰:傳統軟件需求收縮、云服務轉型投入高企、AI技術迭代倒逼研發投入……多重壓力,想要繼續強化企業經營效益的拐點性以及成長性,企業云服務加速“AI化”成為用友網絡拿下投資者更多認可票的關鍵。
短期業績陣痛,沒有改變、也不能改變這類企業想要在數字資產化、工具AI智能化的大趨勢中完成升級的決心。
而創始人王文京重回一線后,繼續聚焦AI+全球化的雙戰略安排其實也已經進一步明確了這點。
首先,用友網絡的AI轉型,并非簡單的“上系統、裝模型”,而是圍繞“解決具體業務問題”展開的系統性工程。公司也在預告中直言:“深度打磨行業化智能場景(如消費品預測、建筑財務)、內部實踐的標桿效應(財務自動化率、營銷效率數據),以及客戶生態的高速擴張,為未來AI規模化變現奠定基礎。”
其提出的“企業AI四維模型”——統一數智底座、嵌入式AI、實時智能運營、結果可信,更是這一邏輯的最佳注腳。
2025年3月,用友將自身在AI落地實踐中的方法論梳理提煉為企業AI對外賦能,面向成長型企業的純公有云SaaS產品YonSuite,并提出了企業AI四維模型,成為企業AI落地的先鋒部隊。
具體以其中的統一數智底座為例,高質量數據是AI落地的“燃料”,但大多企業普遍面臨數據孤島、質量不高的痛點。
用友網絡便是基于統一底座提供的通用方案能幫客戶降低AI使用門檻。由于用友YonBIP、YonSuite等核心產品全部生長在“統一數智底座”上,天然具備AIReady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其通過構建統一數智底座的零代碼/低代碼開發平臺,以及最新的用友BIP智能體構建平臺,為企業AI落地鋪平道路。
日前,保隆科技與用友網絡合作就典型案例。根據公告雙方將基于用友BIP統一數智底座iuap平臺加速數智化升級煥新,構建并完善保隆科技企業數據資產管理能力,以提升其數據治理效率,并支撐企業研產銷全鏈路的數智化升級。
此外,作為業內領先的企業及公共組織數智化服務提供商,用友網絡已在這一賽道深耕了37年之久,服務層級一路從企業級延伸至社會級,覆蓋制造、金融、能源、交通等多個行業,因此沉淀了非常龐大的客戶資源以及垂直數據。
來到數字化時代后,這些都將是用友網絡進一步鞏固自身市場地位,甚至提番位的優勢。當然,新商業故事的天花板,長期還是要持續關注其產品力表現。
二度上市下的能力升維
如果說AI戰略是用友的“進攻矛”,那么全球化布局則是其“防御盾”。
2025年4月,在A股沉浮了快24年的用友網絡宣布擬籌劃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并于6月遞交了上市申請。這一動作背后,是伴隨中國企業全球化潮起,用友網絡“全球化2.0戰略”的深化。
2023年,用友網絡便提出了3年內覆蓋100+國家的目標,除東南亞市場外,也開始進軍歐洲、北美、日本、中東等市場。
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正積極拓展美洲、歐洲及中東市場,服務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地企業。盡管2024年海外收入僅2.18億元,只占到2.38%,但戰略意義遠大于短期業績:通過服務中企出海,用友網絡能深度綁定客戶需求;通過拓展海外本地企業則能復制國內成功經驗,實現“雙向增長”。
而于自身關鍵還是要時代與技術變革中做好能力升級。港股上市則能為用友網絡的全球化提供“技術+資本”雙輪驅動。按照規劃,其募資擬將用于前沿科技(包括AI)研發,全球能力建設及生態平臺升級。
用友網絡的轉型,本質上是一場“能力升維”:從提供軟件工具,到輸出AI能力;從服務單一企業,到構建企業服務生態。包括全球化,其實也不是簡單的市場擴張,而是能力的全球化——用中國的數智化經驗,服務全球企業的創新。
對于一份財報預告的認知,相比具體的數據增減,更應該關注的是其戰略的商業化驗證、全球化布局的戰略卡位,以及對“企業AI原生”趨勢的精準把握。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