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上半年首破百億新高,預增35%-37%,這只消費“白馬”越跑越瘋了?
赴港上市工作推進4個月之際,東鵬飲料先交出一份半年度預報,整體高增長勢能依舊充足,公司預計上半年營收再創同期歷史新高,同比增35.0%~37.7%至106.3-108.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步預計增33.5%~41.6%、扣非歸母凈利潤也預計同比增30.1%~38.3%。
作為一家處在上行周期的飲品消費企業,市場更多將東鵬飲料定義為一家同時兼備確定性和成長性的白馬股。
得益于持續強勁的業績表現,2024年至今的這一年半中,其總市值最多翻了1.5倍有余,并創下了超1700億新高。在這期間,公司還宣布正式啟動赴港上市計劃,可見市場對其成長力確實是認可的。
高基數上再增35%-37%!
按照這份業績預告,東鵬飲料在高基數上繼續釋放高增長勢能,也再次印證了其作為白馬股的“增長確定性”。
對比2024年同期78.7億元營收,2025H1營收增量達27.6-29.7億元,對應增幅為35.01%到37.68%,預計將再次刷新歷史同期最高規模,為106.3-108.4億元;其中,第二單季度預計同比增長31.7%-36.5%至57.8-59.9億元。
拆解增長動能,“全國化擴張”“冰凍化深耕”“新品放量”三大引擎尤為關鍵。
東鵬飲料在報告中強調,2025年公司始終以“動銷指導相關的經營活動”作為公司的明確共識,持續推進全國化戰略,通過精細化渠道管理,不斷加強渠道運營能力,繼續加強冰凍化建設。
首先是“全國化戰略”的深化。東鵬飲料自2020年起推動“從區域到全國”的渠道下沉,2024年覆蓋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地級市覆蓋率已達100%,活躍終端網點近400萬家,覆蓋便利店、商超、社區店等多元場景。其中,三四線城市收入占比超60%。
2025H1,這一進程繼續推進:通過精細化對“深度分銷+數智化運營”渠道體系的管理,核心市場(如廣東)以外的收入占比提升至76.8%,較2024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華北區域在一季度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1.67%,占比提升至15.4%,釋放強大增長動能。預計去年3月開工的“北上”新支點——天津生產基地將繼續提供長期支撐。
其次是“冰凍化建設”的紅利釋放。全國性渠道基建持續優化后,“冰柜投放”成為東鵬飲料提升終端動銷的核心抓手,2024年冰柜累計投放數量超過30萬臺,預計2025年將繼續投放10-20萬個,盡量覆蓋全國所有有效售點。
冰凍化率的提升直接拉動終端曝光率和銷量。據悉,2024年東鵬飲料的單點產出增長了25%,動銷效率顯著提升,其中特飲在全國化和冰凍化助力下預計Q2繼續保持20%左右高增;而今年2月新推的果汁茶新品,渠道反饋目前鋪貨網點近200萬個,日銷持續爬坡、逐步貢獻銷售增量。
最終這些基建建設都為了打造“新品矩陣”,貢獻增量。2025H1以補水啦為代表的電解質水、以果之茶為代表的無糖茶等新品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其中,補水啦Q1收入同比增長261%至5.7億元,Q2得益于網點規模的持續擴張延續高增態勢,期間還在6月推出無糖系列,并新增0糖檸檬口味;
2月新上市的果之茶則在“1元樂享”策略中初步釋放出了大單品的潛質,按國泰君安測算,1L裝果之茶在上市次月日銷售峰值達3.5萬箱,當月銷售額破7000萬元,這進一步驗證其“渠道—冰柜—大單品”的有效商業能力,打消了一大半市場對其“單一大單品依賴”的顧慮。
截至目前,東鵬飲料已形成覆蓋茶飲、電解質飲料和能量飲料等多品類多口味的無糖產品矩陣,這都將是其在健康飲食大趨勢中增長的儲備力量。
問鼎力推股榜首:盈利韌性獲機構集體力挺
盈利的增長力度整體是很有韌性的。
按初步測算,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3.1-24.5億元,同比增長33.5%-41.6%,增速略好于同期收入;其中,第二單季度增速出現過放緩,同比增幅為24.6%-37.8%,扣非增幅為16.5%-29.5%。
這背后是企業在構建更多的產品增長線時必要的投入——受費投季度性擾動,比如冰柜費用在Q2集中投放,以及新品占比提升對整體利潤率有所拖累,東鵬飲料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出現短期波動。
但中期維度下,冰凍化投入將持續提升企業單店賣力,利好中長期平臺化擴張。
因為深入細究可發現,東鵬飲料的高增長,并不是簡單的“行業風口”或“渠道紅利”能概括的。利用特飲大單品在前期構筑的深厚產品市場底色,建設“產品-渠道-供應鏈”的系統化能力才是其更深層的競爭力,并構成了企業區別于競品的核心護城河。
在產品端,東鵬飲料踐行“大單品+新品”的雙輪策略:王牌產品東鵬特飲從曾經精準對焦價格敏感消費者到加速年輕化,向上拓寬市場天花板。即以顯微鏡式解構Z世代消費心理,結合在體育競技和電競游戲的場景營銷,加速實現“去中心化”的圈層生態滲透。2024年該單品穩居能量飲料單品銷量榜首,銷售量占比由43.0%提升至47.9%。
新品則圍繞“健康化、場景化”迭代——補水啦瞄準運動補水場景,添加電解質并降低糖分,2年便成為“十億級單品”;果之茶聚焦“輕負擔茶飲”,這種“精準定位+快速復制”的產品策略,使東鵬既能守住基本盤,又能持續拓展增量。
它要做的一直是“功能飲料平臺型企業”,而非“東鵬特飲專屬公司”。據悉,后續其還計劃推出草本茶、植物飲料等主打健康的新產品。
在渠道端,其“深度分銷+數字化運營”能力堪稱行業標桿。不同于部分飲料企業依賴經銷商的“松散模式”,東鵬建立了“總部-區域-經銷商-終端”的四級管控體系,通過數字化系統實時監控動銷數據,動態調整庫存與促銷策略。再配上全國400萬家有效活躍終端門店和超3000家經銷商渠道網絡的支持,這種“強管控+高周轉”的渠道模式,既降低了渠道成本,也確保了長期利潤的穩定性。
在供應鏈端,“規模效應+成本管控”能力則支撐了其盈利質量的持續優化。截至去年底,東鵬飲料在全國布局了13座生產基地,分布地包括廣東、廣西、天津、云南等區域經濟帶,形成了“東西聯動、南北貫通”的產能矩陣,最終這一布局也能即時響應其市場計劃的調整。
市場反響上,券商機構對東鵬飲料的力挺早已暗含了對其穩健性與長期成長性的認可。據統計,近一月包括華安證券、華鑫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等6家券商紛紛發布最新研報表示繼續關注,且東鵬飲料位居7月16日券商力推股榜首,是名副其實的“人氣王”。
圖源:證券之星
全國化的下一步:全球化,出海邏輯已在強化
當然,成為“人氣王”也緣于其還有更大的成長預期——東鵬飲料的野心,早已不限于中國市場。
3月啟動的赴港上市計劃,就是其全球化戰略即將加速的征兆。
不同于其它偏中式的食飲產品或企業出海,功能性飲料的消費教育工作在全球大市場已經鋪墊,覆蓋了一定范疇。
據海外調研機構數據,2024年全球功能飲料(狹義上)市場規模達463.8億美元,同比增長6.3%。而中國市場,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零售額計算規模約1665元人民幣(預計2024-2029年CAGR為8.3%),這意味海外的體量并不弱于國內,且待挖掘的人口基數龐大。
東鵬飲料或許將是催化全球功能飲料市場擴容的核心力量之一。
目前,東鵬已在印尼、越南設立子公司,海南、昆明生產基地正面向東南亞市場,海外建廠或許應該會逐步跟上來。
當然,全球化并非坦途,畢竟對外在泰國起家的紅牛早已盤踞海外多年,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同時,對內新品培育需要持續投入,而原材料價格波動也可能擠壓利潤。
比較確定的是,東鵬飲料已通過長協價鎖定成本、開發植物基替代原料等方式應對,其2024年毛利率穩定在44%以上,就是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體現。
且按照其規劃,此番赴港上市的募資既是資本的"輸血",更是品牌力的"升維"——實現從"中國制造"的功能飲料制造商向"中國品牌"的全球規則參與者轉型。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