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解讀:利潤激增97%背后,賽力斯順利完成高端突圍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期中成績單的陸續揭曉,一份“利潤與銷量倒掛”的答卷引發行業震動。
賽力斯集團最新業績預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27億至3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6.20%至96.98%,近乎翻倍。耐人尋味的是,同期其整車銷量卻同比下滑15.7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14.35%。
圖源來自問界官方
利潤與銷量走勢的剪刀差,則揭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邏輯的質變。當價格戰卷無可卷,“以價換量”的粗放策略正在讓位于“以質搏利”的高階競爭。
凈利潤大漲背后的制勝密碼
業績預告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也預計在22.3億至27.3億元之間,同比增長55.13%至89.92%。
圖源來自官方公告
銷量方面,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6月賽力斯累計銷售19.8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7.21萬輛。
拆分來看,今年上半年,問界品牌系列銷量為152239輛、藍電品牌系列銷量為19869輛;此外還有風光品牌系列銷量為26495輛。
然而,高溢價車型往往是車企利潤的重要來源,賽力斯的逆勢增長,恰恰踩中了豪華電動車市場爆發的節點。
產銷數據顯示,問界M9上半年銷量達62492輛,同比增長6.28%。在過去的15個月時間里,問界M9的交付總量甚至超過20萬輛,連續11個月蟬聯中國市場50萬級月銷冠軍。
7月8日,鴻蒙智行官方再度宣布,上市不到3個月的問界M8累計交付突破4萬輛,持續蟬聯四十萬級SUV銷冠。最新數據顯示,M8上周交付量達到5044輛,力壓領克900、理想L9、深藍S09、騰勢N9等同尺寸SUV。
可見,高端車型正在成為賽力斯利潤增長的隱形引擎。對此,賽力斯官方也表示,公司將堅持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路線,堅定用戶定義汽車的市場路線,豐富產品布局。
隨著2025年二季度新產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銷量較一季度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盈利能力增強,實現經營質量持續提升。
不僅如此,在用戶焦慮的續航與補能領域,賽力斯超級增程系統給出破題方案,構筑了差異化壁壘。相較之下,其綜合油耗降低15%,增程器噪音感知頻次降低90%。44.8%的熱效率與3.65kWh/L的油電轉換率,更是成功樹立行業標桿。
技術紅利直接轉化為市場話語權。2024年賽力斯增程器銷量超47萬臺,并外供12家合作伙伴,技術輸出正成為新增量。
整體來看,賽力斯2025年上半年業績逆勢增長的核心邏輯,在于高端化產品結構的戰略成功。整體銷量雖同比出現下滑,但以問界M9、M8為代表的高端車型持續領先傳統豪華品牌,更通過高溢價顯著拉升了單車均價和毛利率,成為利潤增長引擎。
這一成果直接印證了公司“以用戶定義市場”技術路線的有效性,通過精準定位豪華智能電動車需求,實現從“以價換量”到“以質搏利”的競爭升維。
高端車型攻城略地,賽力斯的王牌是什么?
高端車型攻城略地的鋒芒之下,是賽力斯在底層技術架構上悄然構筑的堅實壁壘。
問界M9持續領跑50萬級市場、M8上演“上市即爆款”的奇跡,以及超級增程系統樹立行業標桿,這些成果絕非孤立存在。它們的共同根基,正是賽力斯傾力技術底蘊。
正如,賽力斯提倡的“軟件定義汽車”并非概念噱頭。電動化方面,其魔方技術平臺作為全球領先的全棧式多動力兼容平臺,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超增、純電、超混三種新能源動力形式的兼容。
智能化方面,目前魔方技術平臺已實現100%的SOA,搭載全場景連接技術和多維顯示技術;并支持全域無感升級,使車輛具備“越開越新鮮”的進化能力。
圖源來自問界官方
而且,其智能化能力已經延伸至安全領域——首創“場景定義安全”體系,通過多維度傳感器融合與算法決策,實現主動預判風險。這使問界M9在C-NACP碰撞測試中屢獲超五星評級,將“安全是最大豪華”的理念具象化。
賽力斯技術領先的背后依仗其孤注一擲的投入。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賽力斯研發投入70.53億元,同比增長58.92%;過去十年里,賽力斯累計研發投入238.17億元。
據中汽信科2024年汽車專利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1.17萬件,同比增長3.62%。其中,賽力斯以474件的發明專利數入圍Top10,更以301.69%的速度位列自主整車企業增速第一位。
此外,今年上半年,賽力斯與華為的深度綁定又有關鍵落子。3月,賽力斯通過戰略入股華為旗下引望智能(持股10%)進一步強化智駕協同。
雙線布局下,賽力斯既借力華為ADS3.0智駕系統、鴻蒙座艙等前端科技,又通過自研掌握了三電系統、整車集成等底層能力。
如今,技術積累也在轉化為全球化籌碼。今年4月,賽力斯正式遞表港交所。招股書顯示,此次募資將有20%用于多元化新營銷渠道投入、海外銷售及充電網絡服務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
此時,其魔方平臺的多元兼容性展現出戰略價值。可針對歐洲市場適配純電版本,針對東南亞推出超混車型,避免“一套技術打全球”的水土不服。這種柔性技術架構,使賽力斯區別于單一技術路線車企,擁有更廣闊的市場穿透力。
新勢力分化下的生存法則
只是,當技術護城河遭遇市場格局的劇烈洗牌,賽力斯能否將技術勢能轉化為可持續的生存優勢,則需直面新勢力陣營加速分化的殘酷現實。
大浪淘沙般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有不少品牌倒在了這場產業馬拉松的前半程。
今年上半年,新勢力銷量榜單再次迎來座次上的大變動。過去不溫不火的零跑汽車以22.17萬輛(同比增長156%)登頂半年銷量榜。
圖源來自零跑官方
鴻蒙智行(含問界)也以20.47萬輛略超理想汽車。而理想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交付20.39萬輛,同比僅增長7.9%。
更殘酷的是尾部淘汰,極越、哪吒等品牌銷量跌出前十,印證行業進入“強者恒強”的固化期。
賽力斯雖受M7、M5等老款車型下滑拖累,但高端車型占比持續提升,其中35萬元以上高端車型占比達76%,結構性優化抵消了總量收縮。
此外,局勢緊張的2025年還被視為盈利拐點年,新勢力集體沖刺盈利生死線。繼理想連續兩年盈利后,賽力斯2024年實現凈利潤47.4億元,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再度攀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達到27億元至32億元。
對比來看,今年一季度,零跑、小鵬通過成本管控將毛利率提升至15%左右,蔚來仍深陷虧損泥潭,一季度毛利率為7.6%。而賽力斯的毛利率早已從2023年的7.2%飆升至2024年的23.8%,今年一季度,更是逼近30%。
不得不說,當資本市場對“燒錢換增長”的耐心耗盡,盈利模型勢必成為新的估值錨點。
而賽力斯的三重布局(資本加持、技術沉淀、產品升級)正推動其沖出重圍,從“華為代工廠”向技術驅動型車企蛻變。
當問界M9在50萬級市場壓制BBA,當魔方平臺開始對外技術輸出,賽力斯已悄然跨越代工模式的價值鴻溝。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正從“銷量的戰爭”升級為“利潤的戰爭”與“技術的戰爭”。賽力斯的期中答卷,為行業指明了一條穿越周期的路徑:高端化提升價值,技術化筑牢根基,全球化打開空間。
這條路注定需要持續巨額投入與戰略定力,但對于志在百萬輛俱樂部的賽力斯,這或許是蛻變為真正行業巨頭的必由之役。
作者:桑榆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