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發布,周群(qun)飛以677.3億(yi)元的持股市值,問鼎湖南榜首。
這位多次問鼎湖南首富的女人,背后企(qi)業名為藍思科技,是“果鏈”三(san)巨(ju)頭之一;主要為其提供防護(hu)玻璃(li)。
除(chu)了“首富”之名外,近期,藍思科技因赴港(gang)上市(shi),也備受市(shi)場關注(zhu)。
根據企(qi)業公告,藍思科技預計于2025年7月(yue)9日在香港聯交(jiao)所掛牌并(bing)開始上(shang)市交(jiao)易。
從2015憑借(jie)“果鏈(lian)”登陸深(shen)交所創業板,到如今再次(ci)沖擊港交所;十(shi)年時(shi)間,藍思與(yu)蘋果之(zhi)間的關系,已悄(qiao)然(ran)生變(bian)。
是造富神話也是增長枷鎖
藍思科技的崛(jue)起與蘋(pin)果的發展,密不(bu)可分(fen)。
回顧(gu)藍(lan)思科技的發展,正是周(zhou)群飛從“打工妹”到“玻璃(li)女王(wang)”的奮斗史。
1993年,22歲的周群飛,在深圳寶安創立了恒(heng)生玻(bo)璃表(biao)面加工廠(藍思科技前(qian)身(shen)),初期主要為手表(biao)玻(bo)璃做印刷加工。
2000年前后,國內(nei)手機市場(chang)開始(shi)爆發式(shi)增長。周群(qun)飛(fei)觀察到手機屏(ping)(ping)幕易刮花的痛點,判(pan)斷手機屏(ping)(ping)幕玻璃防護(hu)市場(chang)潛力巨大。
2003年,彼時托羅拉正(zheng)在尋找(zhao)能解(jie)決其新款翻(fan)蓋手機V3玻璃(li)(li)屏幕(mu)易碎問題(ti)的供應(ying)商。周群(qun)飛憑借自主創新的玻璃(li)(li)強化技術,與其展開合作(zuo)。
時間(jian)來到(dao)2007年,彼(bi)時蘋果推(tui)出(chu)劃(hua)時代(dai)的iPhone,引(yin)領智能手機(ji)革(ge)命;周群(qun)飛(fei)再次(ci)主動接洽蘋果。
此后,藍思深度(du)綁定蘋果,伴隨iPhone全球(qiu)熱銷飛速發展。
2015年(nian)3月,藍思科技在(zai)深交所創業板上市(shi),讓周群飛在(zai)當年(nian)以500億元身家成為中(zhong)國女首富(fu)。
藍思(si)業(ye)績(ji)也實(shi)現爆發(fa)式增(zeng)長,從2011年(nian)的60億(yi)元攀升至(zhi)2024年(nian)的698億(yi)元,13年(nian)間增(zeng)長超10倍(bei)。
來源:企業官網
目前來看,蘋果依舊是藍思的絕對收入支柱。財報顯示,2024年,藍思前五大客戶貢獻了81.1%的收入,其中蘋果一家就占49.45%。
但,因蘋果起的同(tong)時,企業面(mian)臨的挑戰也隨(sui)之而來。
一方面,是蘋果(guo)憑(ping)借其(qi)強(qiang)大的議價(jia)能力,持續壓縮(suo)供(gong)應商利潤空間。
事實上,蘋果不僅是(shi)藍(lan)思的(de)最大客戶(hu),還通過“買售模式 ”成為(wei)藍(lan)思的(de)重要供應商。蘋果要求包括藍(lan)思在內(nei)的(de)供應商從蘋果購買用于制(zhi)造其(qi)產品的(de)原材料和組件(jian),以便對采購過程進行總體控制(zhi),并更(geng)好地控制(zhi)原材料的(de)成本和質(zhi)量(liang)
2024年,藍思科(ke)技從前五大(da)供(gong)應(ying)商的(de)(de)采購(gou)額占總(zong)銷售成本(ben)的(de)(de)比例高達(da)43.6%。這種 “ 既買又賣 ” 的(de)(de)關(guan)系進一步削弱了(le)藍思的(de)(de)議價能力,使其陷(xian)入“增(zeng)(zeng)收(shou)不(bu)增(zeng)(zeng)利(li) ” 的(de)(de)困境(jing)。
與此同時,近年來,藍思科技的毛利率也在不斷下滑,從2020年的29.44%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15.89%,凈利率僅為5.18%,遠低于消費電子行業10%左右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蘋果(guo)的(de)業績(ji)波動風險,也被(bei)顯著(zhu)放大。
只要蘋(pin)果訂單(dan)的微(wei)小波動,就(jiu)可能對(dui)藍思的營收(shou)和利潤(run)產生(sheng)重大沖擊。
歷史數據顯示,2016年(nian)蘋果手(shou)機銷(xiao)量首次(ci)下滑(hua)時,藍思營收與凈利(li)潤(run)同步下滑(hua);2022年(nian)因iPhone 14銷(xiao)量不及(ji)預期,藍思凈利(li)潤(run)較2020年(nian)峰值(48.96億(yi)(yi)元(yuan))幾(ji)近腰斬至24.48億(yi)(yi)元(yuan)。
這種 “蘋果打噴嚏,藍思就感(gan)冒 ” 的(de)被(bei)動局面,暴(bao)露出公司對單(dan)一(yi)客戶的(de)過度依(yi)賴風險(xian)。
行業案例也印證此風險,如歌(ge)爾股份曾因(yin)被蘋(pin)果“砍(kan)單”導致凈利潤(run)暴(bao)跌,凸顯大客戶依賴下業績(ji)的(de)脆弱性。
今年以來,情況可(ke)能更為嚴峻。
特(te)朗普(pu)從2025年開(kai)始對(dui)其(qi)貿易伙伴實施關稅,同時特(te)朗普(pu)的(de)振(zhen)興美(mei)國(guo)產業政策,都可能會令藍思的(de)更多客戶改變其(qi)當前(qian)的(de)供應鏈(lian)模(mo)式,這(zhe)將對(dui)其(qi)構成(cheng)重(zhong)大影響。
“玻璃”的競爭力是什么?
除了議價權薄弱,業績受波動外,為(wei)蘋果代工(gong),其(qi)實本來就(jiu)是一門很“重”的(de)生意。
事實上,藍思為了跟上蘋果每一次(ci)產品迭代,需要持續投入高強度的(de)資本開支;其固(gu)定資產規模(mo)從2016年(nian)期(qi)末的(de)120.77億元(yuan)飆升(sheng)至2024年(nian)期(qi)末的(de)363.79億元(yuan)。
換言之,這些專用產線(如激光開料設備)只有蘋果能用,如果遇上蘋果訂單縮減,將直接面臨減值風險。
而重(zhong)資(zi)(zi)產模式(shi)與大客戶依(yi)賴疊加(jia)下的資(zi)(zi)產運營(ying)風險,已經體(ti)現。
從2019年(nian)開始(shi),受全球消費(fei)電子產(chan)業增速低(di)迷以及蘋果產(chan)業鏈轉移等綜合影響,藍思科技連續6年(nian)確認大額的(de)資(zi)產(chan)減值損(sun)失(shi),合計損(sun)失(shi)36.36億元。
如果從(cong)產品出(chu)發,蘋果等大(da)客戶,就非藍思(si)不可嗎?
事實上(shang),藍思目(mu)前(qian)在手機行業的主(zhu)要(yao)競爭對手包括伯恩(en)光學、立訊精密等;其中(zhong),伯恩(en)光學與藍思科技業務高(gao)度相似,均專注于(yu)高(gao)端視窗觸控(kong)防護玻璃面板的研發(fa)、生產(chan)和銷(xiao)售;伯恩(en)光學主(zhu)要(yao)客(ke)戶也包括蘋(pin)果、三星(xing)等巨頭。
根據企業此(ci)前的(de)招股書披露,伯恩光學(xue)在2020年全球智能(neng)設(she)備外觀結構及模(mo)組方案(an)行(xing)業按出(chu)貨(huo)價值劃(hua)分的(de)排名(ming)第一。
技術層面看,消費電子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若藍思不能持續保持創新能力,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侵蝕的風險。例如,在(zai)UTG與CPI材料的競(jing)爭中(zhong),若藍思(si)科(ke)技(ji)不能(neng)及時(shi)跟(gen)進技(ji)術發展趨勢,或將錯(cuo)失市場機遇。
從企業整體的研(yan)發(fa)(fa)投入來看,2024年,藍(lan)思研(yan)發(fa)(fa)投入為27.85億元,占營收比例約4%,同時(shi)較2022年的4.5%、2023年的4.3%持續下滑。
此外,藍思的生產良率也存在一定隱憂,尤其是在海外產能擴張過程中。
目前,藍思越南工廠的(de)UTG良(liang)率僅(jin)為85%,較國(guo)內(nei)基地低(di)5~8個百分點。這(zhe)些問題(ti)直接影響(xiang)盈利能力,也損害企業在核(he)心(xin)客戶心(xin)中(zhong)的(de)信譽。
所(suo)以藍思的(de)代(dai)工生意,需(xu)要(yao)規模(mo)優勢(shi)也需(xu)要(yao)技(ji)術門檻,從這(zhe)個角度,企業也面(mian)臨(lin)更多來自市場的(de)挑戰(zhan)。
去“蘋果”成果如何?
面對手(shou)機業務的種(zhong)種(zhong)挑戰,藍思也在積(ji)極尋求(qiu)業務轉型,嘗試向智能(neng)汽車、智能(neng)頭顯(xian)及其(qi)他智能(neng)終端領域拓展,以降低經營風(feng)險。
在新能(neng)(neng)源企業領域(yu),藍(lan)思于2015年(nian)(nian)開始涉足;歷經十年(nian)(nian),新能(neng)(neng)源汽車業務的盈利能(neng)(neng)力卻持續承壓。
財報(bao)顯示,2022年-2024年,藍(lan)思(si)智能汽車及座(zuo)艙類(lei)業務從35.84億(yi)(yi)元(yuan)、49.98 億(yi)(yi)元(yuan)、59.35億(yi)(yi)元(yuan),占當年總營收比為(wei)7.7%、9.17%、8.5%。
該業務對(dui)總營(ying)收的貢(gong)獻,并沒有太大起色。
與此同時(shi),業(ye)務(wu)的毛利率(lv)卻開始(shi)“失速”;2022年(nian)-2024年(nian)智能(neng)汽車及座艙類業(ye)務(wu)毛利率(lv)分別為19.5%、14.7%、8.7%。
來源:招股書
對(dui)于該業(ye)務板塊毛利率驟降(jiang),藍思表示是由(you)于汽(qi)車市(shi)場競爭激烈(lie),部分降(jiang)價壓力傳(chuan)導至(zhi)供應鏈環(huan)節所至(zhi)。
事實上,這一困局的核心,本質是產品定位低端與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擠壓。藍思智能汽車業務主(zhu)要聚(ju)焦(jiao)于(yu)車載中控屏等結構(gou)件(jian)(jian),而非(fei)域控制器(qi)、自(zi)動駕駛傳感器(qi)等核(he)心電(dian)子部件(jian)(jian),導致議(yi)價能力薄弱(ruo)。
而在智能頭顯(xian)與智能穿戴類業(ye)務(wu)中,藍(lan)思依舊是“表現平(ping)(ping)平(ping)(ping)”。
財(cai)報顯(xian)示(shi),藍思該業務實現營(ying)收從(cong)2022年(nian)的(de)35.39億(yi)元降(jiang)至2024年(nian)的(de)34.88億(yi)元,占當年(nian)總營(ying)收比(bi)例(li)從(cong)7.6%降(jiang)至5%。
今年2月(yue),頭部AI眼鏡(jing)企業Rokid宣布與藍思(si)科(ke)技(ji)達成深度戰略合(he)作,共同推動AI眼鏡(jing)產業鏈的(de)技(ji)術革新與商業突(tu)破,包括但不限于股(gu)權(quan)投資、合(he)作基金等;但熱度過后,二(er)級市場也逐漸(jian)回歸(gui)理性。
值(zhi)得(de)一(yi)(yi)提(ti)的是,小(xiao)米(mi)近期(qi)也(ye)發(fa)布了(le)其AI眼(yan)鏡產品,不過(guo),作為小(xiao)米(mi)手機的供應商(shang),藍思并沒有(you)為此次小(xiao)米(mi)AI眼(yan)鏡代(dai)工;而是另一(yi)(yi)位果鏈(lian)巨頭-歌爾股(gu)份。
小結
眼下來看,藍(lan)思的“去大客(ke)戶(hu)依賴”,仍未解決;果(guo)鏈及(ji)PC類(lei)業(ye)務營收(shou)占比(bi)依舊高達八成(cheng)以上。
“多線作戰”的策略,既未(wei)能有效緩(huan)解(jie)消費(fei)電子業務增長放緩(huan)的壓(ya)力,也(ye)無法讓新業務形成規模效應。
赴(fu)港上市在即,“玻璃女王(wang)”還需要(yao)講一些新(xin)故(gu)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