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1000強銀行榜單:工建農中繼續霸榜前四,多家中資銀行位次晉升
7月2日,英國《銀行家》發布2025年度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榜單顯示,2025年全球前十大銀行排名依次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富國銀行。
從榜單中可以看到,國內銀行繼續占據重要位置,六家中資銀行進入榜單前十。這也是中資銀行連續兩年占據十強六席。
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仍是全球一級資本最大的四家銀行。“宇宙行”工商銀行一級資本為5410.21億美元,是第五名摩根大通的近兩倍,后者為2948.81億美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馬天嬌分析,中資大型銀行隨著資本補充落地,其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或帶動全球銀行業集中度上升。
大型銀行優勢顯著
榜單主要考量銀行一級資本規模,反映銀行抗風險和利潤增長能力,是評價銀行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之一。
從前十名的位次變化看,招商銀行步步晉級。2024年該行超過匯豐控股位列第十,2025年招商銀行一級資本同比增長11.3%,增幅高居前30強銀行首位,排名進一步升至第八,與美國富國銀行互換排名位置。其他銀行座次未變。
此外,郵儲銀行排名第12位;興業銀行一級資本同比增長7.8%,排名由第16位升至第14位;中信銀行排名第18位;浦發銀行排名第19位。
全球前二十名銀行中,中資銀行已占半壁江山。
而在前50強銀行中,有15家中資銀行入圍。其中6家銀行排名較上年有所提升,無一出現名次下滑。
馬天嬌分析,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大型銀行體現出更強的經營韌性,全球銀行業集中度略有上升。2024年末,前20大銀行一級資本規模占千家行整體一級資本規模的比例為37.2%,比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總資產規模占千家行整體的比例為36.6%,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
中資大型銀行資本補充落地,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或帶動全球銀行業集中度上升。
細分領域亮點頗多
在8項細分排名中,招行擁有5項第一,興業銀行兩項第一,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的資產質量、流動性兩項指標排名行業第一。具體來看:
1、增長規模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
2、盈利能力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3、運營效率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
4、資產質量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
5、風險回報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
6、流動性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
7、穩健性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
8、杠桿情況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
全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024年末,中國143家銀行成功入圍千強榜單,比2023年末多3家;上榜中資銀行稅前利潤規模為3730億美元,同比下降0.79%;一級資本規模達3.7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如果剔除美元升值影響,以人民幣計算,上榜中資銀行稅前利潤規模與一級資本規模分別增長0.42%和6.56%。
“愉見財經”注意到,按一級資本,部分城商行排名較去年提升,表現亮眼。比如,北京銀行排名第49位,較上年上升2位,挺進榜單50強;江蘇銀行排名第56位,較上年提升10位;寧波銀行排名第72位,較上年提升8位;南京銀行排名第86位,較上年提升5位;長沙銀行排名第184位,較上年提升12位;蘇州銀行排名第237位,較上年提升16位。
而從增長看,前十的都是城商行或者民營銀行。榜單顯示,滄州銀行、濰坊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分別以46.3%、32.4%、30.3%的一級資本同比增速位列前三。
馬天嬌認為,未來,中資銀行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
一是夯實資本,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完善資本補充機制,通過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能力。推動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工具的發行,在滿足國際監管要求的基礎上,增強內部紓困能力,不斷提升風險緩沖墊厚度。
二是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意識,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多樣化專業化的產品服務體系,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增強競爭力和服務能力,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
三是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研判全球市場環境,根據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靈活調整境外業務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重點關注亞太地區等關鍵市場。
低利率環境給銀行業帶來挑戰
英國《銀行家》雜志是隸屬于英國《金融時報》報業集團的權威性金融雜志,其發布“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至今已有55年歷史,是當今國際權威的全球銀行業排名之一。“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主要考量的是各銀行一級資本實力,反映了銀行抗風險和利潤增長的能力,是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標尺,也是社會各界了解全球銀行業現狀、變化和趨勢的窗口。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這份榜單體現出大型中資銀行的經營韌性。不過,當前低利率環境給銀行業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銀行需要調整經營模式,尤其是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同時,必須積極拓展綜合經營業務,擴大收入來源。在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方面,中資銀行需在業務創新、風險管理、國際化布局、人才儲備和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不斷努力。
對于全球銀行業最新態勢,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顯示,2025年以來,全球銀行業經營資產規模擴張步伐持續放緩,但得益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業務機遇,盈利能力有所回暖;資產質量表現較為分化;資本充足率平穩上升。國際大型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綜合化與智能化水平,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
展望未來,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判斷,三季度,隨著各國加大對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全球銀行業盈利有望穩中有升。預計美國銀行業將繼續受益于科技和創新驅動,凈利潤增速維持高位;歐元區銀行業凈利潤保持溫和增長,得益于新興產業帶動投融資活躍,英國銀行業有望緩解利潤同比下滑趨勢;澳大利亞銀行業仍將保持小幅收縮態勢;日本銀行業加大新興市場人工智能等產業布局,保持凈利潤高增態勢;新興市場中,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因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金融與科技融合加快,盈利能力將明顯改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