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完的口水仗,被“陰陽”的比亞迪
最激烈的爭吵往往發生在最親密的人之間。汽車圈的“內卷”之爭,就恰如一場家庭內部的激烈辯論,言辭犀利,卻又暴露了彼此無法切割的關系。
6月6日—7日舉辦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再次成為中國車圈的「高光時刻」,不過出圈不是因為誰有了新突破,而是車企高管之間的唇槍舌劍遠比去年還激烈。
“又蠢又壞”與“賊喊捉賊”這樣的字眼被公開拋出,比亞迪被推到風口浪尖。從“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同仇敵愾,到如今的劍拔弩張,這場公開的言論交鋒,說不清是一時沖動的情緒宣泄,還是汽車行業步入成熟期的必經之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站在爭議核心的比亞迪改寫了行業生態,動了行業傳統的蛋糕,因而才會被對手討伐。而即便如此,對比亞迪來說,向上和向外發展,仍然會繼續。這些圍攻,也許未來還會出現。
從“價格戰”到“又蠢又壞”:車企口水戰升級
曾幾何時,中國車企的競爭還局限在價格、配置和性能的比拼上。然而在這個6月的重慶,競爭的形式已經演變成了高管之間互相“打臉”。
比亞迪李云飛在6日的論壇上先聲奪人,他直言國內有些車企“又蠢又壞”,還喜歡在發布會上“陰陽”“拉踩”友商。李云飛表示,“汽車行業有的不是用孫子兵法,用的是厚黑學,有的人是又壞又蠢。真心誠意做技術做品牌的企業對這些是深惡痛絕的。”隨后,他也在微博回應了輿論熱議的問題。
這番言論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其矛頭所指不言而喻。李云飛還提到了“兆瓦閃充”技術,稱行業中出現了不少“跟風者”,但最終友商的技術都變成了期貨,目前真正落地的只有比亞迪一家。他甚至表示,“比亞迪遭受的抹黑,是蔚來的數倍”——蔚來李斌此前表示,有競爭對手每月花3000~5000萬元抹黑蔚來。
僅僅一天后,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就在同一論壇上作出了猛烈反擊。他不僅措辭激烈地指出中國車市的競爭已經變味,從單純的“價格戰”發展至“內卷式惡性競爭”,從“口水戰”發展到“人身攻擊”,更是直接點名,稱某些車企是“賊喊捉賊”。
楊學良的回應可謂針鋒相對:“某車企去年同樣在重慶論壇提出了所謂的‘牌桌論’,今年拋出了拉踩論、又蠢又壞論,這算不算賊喊捉賊?”
更有意思的是,楊學良還特意提到了長城汽車魏建軍,稱其是“正直的人、誠實的人”,但“很遺憾被輿論誤解”。這一表態明顯是要站隊長城。長城之前已和比亞迪針鋒相對,當下吉利的聲援目標明確。
這場言語交鋒還得到了廣汽埃安肖勇的“助攻”,他稱楊學良“簡直是行業的嘴替,只需要舉手贊同基于就可以”。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在閉幕式的演講中含蓄地表示,“有些企業的競爭方式令人難以啟齒”。
大佬們有的已經撕破臉,有的則還持有最后一點克制。從表面上看,這場爭論的焦點是“內卷”與“拉踩”,但實際上反映了中國汽車行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車企之間不僅在爭奪市場份額,更在爭奪話語權和輿論場上的主導權。往好的方面想公開的言論交鋒,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汽車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進入成熟期的表現。
“反內卷”,共識之下的深層分歧
盡管言辭激烈,但幾乎所有車企高管都在論壇上表達了“反內卷”的共識。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提出了三條倡議:堅持質量與安全標準不動搖、堅持誠信經營和契約精神、堅持長期主義。有高管將競爭比喻為漫長的馬拉松,強調著眼長遠。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并未參與交鋒,他更在意“內卷”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比如市場品牌數量過多,過度夸大宣傳,價格混亂且有向海外蔓延的趨勢,以及資本混戰等等。他保持了和之前一樣的預測,即中國汽車行業或許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回到理性的競爭節奏中來。
不過,爭議的存在讓多方對“內卷”的定義和應對策略存在著深刻分歧。
比亞迪董秘李黔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比亞迪面對任何人掀起的價格戰,我們玩得起。一樣的,我們不打價格戰,而是用技術創新、效率提升、規模提升,把這些所產生的(價值)反饋給我們的用戶。”
這番表態強調了比亞迪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點明了比亞迪不打價格戰,降價是因為實力水到渠成。
相比之下,吉利楊學良則明確表示:“吉利永遠不搞內卷、永遠不做卷王,永遠不搞內卷式惡性競爭。我們不簡單地打價格戰,我們要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前提下,打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道德戰。”
這種表態上的微妙差異,反映了不同車企在面對市場競爭時的不同策略。比亞迪強調的是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優勢,而吉利更希望外界看到自己多方面的特色,不要被價格戰掩蓋了其他特點。
無論他們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車企們的產能壓力已經擺到了明面上。李書福在論壇上表示,吉利決定不再建設新的汽車生產工廠,不搞重復建設。他強調要充分利用全球過剩的產能,盡最大可能地展開務實合作、資源重組。這也呼應了吉利之前對極氪等品牌展開的動作。
各家車企都在試圖通過自己的話語權,引導行業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這種博弈,某種程度上也是市場機制在特殊時期的一種表現。
野心向上向外,比亞迪直面一切
在這場爭論的中心,比亞迪更在意的不是輿論,而是自己的高端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而這也可能意味著,未來針對它的言論會繼續存在。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名,比亞迪2024年總銷量達到427萬輛,將排名第二的特斯拉(179萬輛)遠遠甩在身后。不過從銷售結構來看,80%的銷量集中在20萬元以內的車型,高端品牌仰望、騰勢、方程豹的銷量占比不足5%。
“頭重腳輕”,一直是比亞迪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在6月6日的股東大會上,有股東甚至帶來了一份千字長文,痛批比亞迪的品牌營銷戰略存在不足,使中高端產品缺乏情緒價值,并且讓比亞迪的先進技術解釋成本變高。
面對這種批評,王傳福坦言:“高端化是比亞迪必須打贏的硬仗。”股東大會不僅將“騰勢汽車品鑒”寫入大會主題和議程,現場還布置了騰勢汽車的宣傳海報,呼吁股東參加騰勢汽車體驗活動。這是前所未有的支持。
王傳福自己也在現場分享了駕駛騰勢的體驗:“我也開騰勢的車,急轉彎的時候,我的車比別的車穩定,響應速度更快。”他強調,在極限的測試中,電動車這方面比燃油車的反應速度更快,這讓比亞迪高端品牌車主在高速上,會比開其他車信心更足。
比亞迪的高端化戰略并非僅限于國內市場。王傳福在會上透露,比亞迪準備在歐洲上市騰勢。他認為,在高端化方面,海外市場會比國內發展得更快:“上個月出海大約9萬輛車,今年數據會很好,海外市場價格較為穩定,對公司盈利幫助較大。正如2020年國內市場進入爆發期一樣,海外也逐步進入爆發期,出海戰略跟高端戰略一樣,是未來發展關鍵。”
這種“借道海外”實現高端化的策略,顯示出比亞迪對國內市場和自身品牌定位的清醒認識。在國內,比亞迪已經深入人心的“性價比”形象,成為其向上突破的阻礙因素。王傳福坦言:“在國內我們增長越快,敵人就越多,各種謾罵。在海外,比亞迪的品牌形象非常好,要比國內更好。”
這進一步折射出友商忌憚比亞迪的原因:在普惠產品層面,比亞迪近乎無敵。高端化和出海繼續成長,友商面臨的壓力將進一步放大。
數據顯示,比亞迪在5月份的出口數達到8.9萬臺。而且在國內起售價7.98萬起的海豹系列能在巴西賣42萬元。不少海外網友談到,比亞迪在特定市場銷售情況優秀,甚至已經有點國民級用車的意思。這意味著,比亞迪的品牌力有可能以超出預期的速度成長。
騰勢作為比亞迪的高端品牌,已經在今年4月7日至12日舉辦的米蘭品牌發布會上,正式宣布進入歐洲市場,并表示計劃在兩年內進入數十個歐洲國家市場。在此之前,騰勢D9已經進入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國家,都曾獲得過豪華MPV車型的階段性銷冠。
相比于在國內與別克GL8等傳統MPV豪強的激烈競爭,騰勢在海外市場面臨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這為比亞迪提供了一個繞過國內激烈競爭,實現高端化突破的機會。
從戰略角度看,比亞迪的這種“兩條腿走路”策略——在國內專注于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在海外則重點發展高端品牌——顯示出其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戰略定力。而越大的動作,越可能引來外界爭議。比亞迪對市場的統治力越強,就注定越有“敵意”會涌現。
對于整個中國汽車行業而言,無論是比亞迪的高端化轉型,還是車企之間的言論交鋒,都是這個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但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會希望,這種爭鋒有所克制。讓所有的爭論甚至“打臉”對消費者、對汽車產業更有意義,才是這些領頭企業的責任所在。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