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季度業績炸場,但雷軍手中底牌還沒出完
5月27日,小米集團一季度財報如約而至。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總營收1113億元,同比增長47.4%;經調整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64.5%,雙雙刷新歷史紀錄。
財報出爐后,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發文表示,這是“第二次單季收入過千億”。
最近幾個季度,“史上最強”一直是小米的財報關鍵詞。業內人士一度感嘆:“能超越小米的,或許只有它自己。”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絕非僅僅是冰冷的數字躍升。它是小米作為中國科技企業代表,向全球新一代消費電子王者寶座發起沖擊的底氣與實力。
“人車家全生態”強勢驅動,各業務板塊多點開花
在“人車家全生態”協同效應強勢驅動下,2025年一季度,小米各業務板塊實現多點開花、全面增長。
手機×AIoT的核心業務收入為927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手機業務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8.9%,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323億元,同比增58.7%,創歷史新高,大家電業務收入更是翻倍增長。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達186億元,小米SU7系列交付量穩健增長,單季交付75869輛。
雖說現在市場的目光大多都緊緊盯在小米的汽車業務上,但無疑在現階段,智能手機仍是驅動其整體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
按照Canalys的統計,本季度,小米國內出貨量達1330萬部,同比增長40%,在國補刺激以及其人車家一體的戰略協同下時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場份額19%。其次是華為、OPPO、vivo,蘋果銷量下滑排名第五。
更為關鍵的是,小米智能手機的高端化戰略已初見成效。在中國大陸高端市場份額達到25.0%,尤其是5000至6000元價位蟬聯市場第一。
與此同時,小米在其他領域的高端化進程也在加速。如智能大家電領域,中央空調Ultra系列、雙區洗衣機等高端產品,均贏得了市場青睞。智能汽車領域,小米SU7 Ultra站上60萬元以上定價區間,全面提拉汽車高端品牌價值感。馬上到來的7月,小米首款“豪華高性能SUV”小米YU7,也將正式上市。
這種多領域協同的高端化進程,恰恰印證了“人車家全生態”的戰略遠見。當消費者選擇小米任一品類產品時,都有極大機會拓展到其他品類,從而帶動全品類高速增長。這種協同效應,在??高端化進行中同樣適用。可以預見,在該生態的引領下,小米未來在手機、汽車、大家電這三大萬億級市場中,必然會呈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
而小米并未止步于此,仍在不斷深化這一生態戰略。不久前,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旗艦SoC芯片玄戒O1的問世,標志著小米在“芯片、OS、AI”三大核心技術領域構建起長期技術護城河,使自身成為擁有最完整生態的科技公司,樹立了領先全球的科技生態新樣本。
天風證券研報稱,小米自研芯片的推出將顯著增強其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目前,小米已實現手機SoC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化布局。隨著小米高端機型銷量占比提升,自研芯片或將成為其突破6000元以上價位段的關鍵籌碼。
這一完整生態的筑造,還在資本市場層面,引發戰略價值重估的連鎖反應。比如,近期,國際投行巨頭摩根士丹利預測小米股價要翻倍到100港元,2030年市值對標蘋果;高盛更用30頁PPT論證“小米造車碾壓特斯拉”。
這場資本市場的估值革新,有理由讓外界對小米生出更多期待,希望其盡快登頂全球消費電子之巔,開啟新的小米時代。
三張底牌未出,小米的“終極形態”還能更具想象力
若將已有成績視為“明牌”,小米手中尚未打出的三張“底牌”,或更具顛覆性。
首先,在軟硬深度融合生態體系層面,小米正通過從設備規模、生態協同創新等方面,實現對蘋果的全面反超。
截至2025年一季度,小米AIoT連接設備已增長至9.43億臺,同比增長20.1%,牢牢站穩全球最大的消費級AIoT平臺。
對比蘋果“封閉生態”,小米生態跨越200多個品類,本就展現出更開放的生態張力和進化彈性。加上自主芯片玄戒O1的發布,讓長期制約小米AIoT發展的桎梏被徹底打破。小米可以開始真正系統性對標蘋果,從芯片、OS到AI,蘋果行業領跑的手機軟硬融合護城河,已優勢不再。
其次,AI時代的到來,讓小米的戰略價值將從硬件本身向AI生態入口轉移,展現出強大的“大一統”潛質。
畢竟,小米作為極度稀缺的全生態消費電子公司,把握住了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端側設備入口。
比如,作為AIoT生態的核心樞紐,小米全生態AI智能助手“超級小愛”,正通過一系列功能進化,如新增多模態交互系統、接入DeepSeek-R1推理引擎等,積極卡位AI agent。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7.5%,達到1.5億。
除此之外,在操作系統層面,小米計劃在未來2到3年內完成澎湃OS向AIOS的進化;硬件創新層面,小米AI眼鏡戰略加速落地,如在3月提前兩周發布MIJIA智能音頻眼鏡2;在AI基礎架構層,小米4月開源7B參數大模型XiaomiMiMo,在數學推理和代碼競賽中超越OpenAI和阿里32B大模型.....
最后,小米作為先進智能制造領域新基建的標桿企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極有可能塑造出超越特斯拉的中國新型智能制造模式。
5月初,小米透露其智能家電工廠提前30天送電成功,項目全面轉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將于11月投產,而小米預計未來十年還要在全球建20家智能工廠。
回顧特斯拉的發展路徑,“自建智能工廠”這一模式實現了研發、設計與智造的高度協同,呈現出“所見即所得”的顯著優勢,具備高度自動化、數據驅動以及柔性生產等突出特點。
而小米在此基礎上,依托本土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這一獨特優勢,有望打造出效率更高、更具示范效應的全球智能制造新范式,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在全球競爭中贏得領先地位。
結語
透過一季度的耀眼成績單,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小米在商業層面的成功范式,更是一個科技生態帝國崛起的清晰脈絡。
正如此前雷軍在發布會現場豪言,“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先進科技,滾滾而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開啟,屬于小米的新傳奇正在展開。”
雷軍還稱,小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未來五年小米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2000億元,進一步夯實技術創新實力。等小米二十周年,肯定會交出更好的答卷。
我們有理由相信:小米,這個中國科技的中堅力量,終將在全球科技版圖上刻下屬于中國企業的璀璨坐標。
•END•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