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綠”了——理性調整與未來曙光?
【超新星財經/原創】
“綠了也好,這八天漲得我心驚膽戰的。”上證指數最后時刻的由“紅”轉“綠”,讓近些天神經緊繃的資深股民張先生長舒了一口氣。
4月18日,上證指數在連續八個交易日的上漲后,首次迎來了小幅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跌0.11%,報收于3276.73點;深證成指上漲0.23%,報收于9781.65點;創業板指上漲0.27%,報收于1913.97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 9146 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 850 億元,年內第三次跌破萬億元關口。
“現在跌一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雖然看好,但不調整一下真不敢加倉。”張先生表示,他在這波上漲中已逐步減倉,將倉位降至五成以下。
01 美發動關稅戰以來,全球股市劇烈震蕩
自2025年2月1日起,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正式拉開新一輪中美關稅戰的序幕。此后,關稅戰逐步升級,涉及范圍從最初的能源產品、農業機械等擴展到幾乎所有貿易伙伴和商品。
4 月 2 日美國宣布關稅政策后,A 股也出現顯著調整,尤其是4 月 7 日,上證指數單日跌幅達 7.34%,深成指跌 9.66%,創業板指跌 12.5%。不過,在政策托底(如中央匯金增持 ETF、國資委支持央企回購股票等)作用下,市場迅速反彈,恐慌情緒被快速消化。
而反觀全球股市,短期內同樣出現大幅波動,各國股市受沖擊程度不同,但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美股市場在關稅戰的影響下,表現極為不穩定。4 月 3 日,美股三大指數全線重挫,創下自 2020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隨后幾日,股市走勢如同坐過山車一般。4 月 7 日,美股劇烈震蕩,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不一;4 月 8 日,沖高回落,集體收跌;4 月 10 日,又突然迎來大漲,納指漲 12.16%,為 2001 年 1 月 3 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標普 500 指數漲 9.52%,錄得 2008 年 10 月 28 日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然而到了 4 月 16 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數又集體收跌。
歐洲股市同樣受到沖擊。4 月 7 日,歐洲主要股指開盤全線下跌。法蘭克福股市開盤后下跌 10%,德國 DAX 指數下跌 7.1%,法國銀行股開盤暫停交易,英國富時 100 指數下跌 4.1%,歐洲斯托克 50 指數開盤下跌 6.2%,意大利富時 MIB 指數跌 7.4%,西班牙 IBEX35 指數跌 4.9%,歐洲防務公司的股票也大幅下跌。不過 4 月 8 日,英國、法國、德國股市又分別上漲 2.71%、2.50%、2.48% ,市場走勢難以捉摸。
亞洲股市在這場風暴中也未能獨善其身。4 月 7 日,日經 225 指數盤中一度跌近 3000 點,跌幅接近 9%,跌至 2023 年 10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韓國綜合指數開盤跌超 4%;澳大利亞基準 S&P/ASX 200 指數在開盤數分鐘內下跌超過 6%,跌破 7200 點大關,回落至 2023 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02 上證指數八連漲,多板塊輪動
在全球股市動蕩不安的大環境下,A 股市場卻走出了一段獨特的行情。自 4 月初以來,上證指數從 3100 點附近穩步攀升,實現八連漲,累計漲幅超過 5%。這波上漲一方面是對前期超跌的修復,另一方面也是對政策利好的積極回應。在政策支持下,A 股市場展現出一定的韌性。
然而,連續上漲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從成交量來看,八連漲期間,滬深兩市成交額從最初的萬億元以上逐步萎縮,4 月 17 日更是縮減至 9995 億元,較前期高點減少了近 2000 億元。成交量的持續萎縮,反映出市場追漲意愿不足,資金介入變得謹慎,這無疑為后續的調整埋下了隱患。
與此同時,A 股市場熱點頻出,但板塊輪動速度加快,熱點缺乏持續性。房地產、食品、旅游、化工等板塊輪番領漲,光刻機概念股、大消費股也時有表現。
房地產板塊多次領漲,背后是政策支持預期和估值修復邏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 月份 70 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增加,一線城市新房價格連續四個月環比上漲,這為房地產板塊上漲提供了基本面支撐。但政策的微妙變化,讓市場對未來政策走向存在不確定性,資金在介入時有所顧慮。
食品、旅游等大消費板塊的活躍,得益于擴內需政策的推進。隨著“五一” 旅游旺季臨近,離境退稅 “即買即退” 政策推向全國,消費板塊迎來政策紅利期。不過,消費板塊的上漲面臨業績驗證壓力,一季度財報的披露將成為檢驗消費股成色的關鍵。
光刻機概念股的拉升,是國產替代邏輯下的產物。關稅戰影響全球供應鏈,國內對自主可控技術越發重視,使得光刻機概念股受到資金追捧。但該板塊面臨技術突破和業績兌現的不確定性,走勢波動較大。
而在4 月 18 日,銀行板塊繼續走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股價盤中再創歷史新高,顯示出銀行板塊的穩健性和吸引力。
03 投資者從焦慮到釋然,“綠色”孕育機遇
在股市漲跌之間,投資者的心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八連漲期間,投資者心態經歷了從焦慮到興奮,再到理性回歸的過程。連續上漲讓投資者看到市場回暖的希望,但成交量萎縮和熱點快速切換,又讓他們感到不安。
投資者李女士表示,她對市場調整早有預期。“連續漲了這么多天,調整一下很正常。我現在反而覺得這是個加倉的好機會,特別是那些前期跌幅較大、基本面不錯的股票。” 像李女士這樣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他們的心態變化,反映出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八連漲后的下跌,雖然讓部分投資者感到失落,但也釋放了部分市場風險,為后續的上漲積累了能量。
4 月 18 日上證指數的微跌,看似是市場的一次挫折,但從中長期來看,卻是一次健康的調整。在股市中,綠色通常代表下跌與風險,但在這個春天,它更像是新生的綠葉,預示著市場未來的生機與活力。
從政策面來看,國內穩市政策持續加碼。央行可能擇機降準降息,維持市場流動性充裕,支持實體經濟復蘇。財政政策也將更加積極,推動基建投資與消費升級。這些政策紅利將為A 股市場提供堅實的支撐,為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從基本面來看,隨著一季度經濟數據的公布,A 股有望依托國內經濟基本面走出獨立行情。盡管短期關稅政策反復擾動,但這種擾動正逐步減弱,國內穩市政策持續發力,有助于有效對沖外部影響。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將為 A 股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技術面來看,八連漲后的下跌為市場提供了技術修正的機會。成交量的萎縮與熱點的切換,表明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未來,隨著市場風險的逐步釋放,A 股市場有望重拾升勢,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2025 年 4 月 18 日上證指數的微跌,是市場的一次理性回歸,也是投資者心態的一次調整。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綠色不再僅僅代表下跌與風險,更象征著新生與希望。這次調整是市場的緩沖期,讓市場在蓄力后迎來更加穩健的上漲。正如眾多投資者所堅信的:“股市有漲有跌,重要的是在波動中找到機會。” 在未來的投資道路上,投資者們需要保持理性與耐心,在市場的潮起潮落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靜待 A 股市場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