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雙降零售承壓,平安銀行困境中如何謀變?
【超新星財經/原創】
平安銀行交出的2024年成績單令人咋舌。
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66.95億元,同比驟降10.93%;歸母凈利潤445.08億元,同比下降4.19%。
回溯平安銀行二十余年的發展軌跡,營收與凈利潤同步下滑的情況,尚屬首次,這無疑給市場傳遞出強烈的信號——平安銀行正身處困境。
這一困境既是行業周期、市場競爭加劇的縮影,也是其主動調整資產結構、重構業務模式的必然代價。
凈息差的歷史性收縮,成為平安銀行2024年業績承壓的核心變量。
2024年平安銀行凈息差降至1.87%,較上年大幅收窄51個基點,這一跌幅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年度之最。拆解息差結構,資產端收益率從4.58%降至3.97%,而負債端成本僅從2.27%微降至2.14%。利率市場化在負債端的改革進程滯后于資產端,這種不均衡的發展態勢對銀行的盈利結構產生了不利影響,擠壓了利潤空間。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從具體業務線來看,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20.8%,其中企業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44個基點,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102個基點。這種全方位的收益率下行,倒逼銀行加速資產結構調整,但短期內難以抵消息差收窄帶來的盈利壓力。
非利息凈收入雖然同比增長14.0%,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18.1%,其中信用卡業務手續費收入下降18.3%,理財管理費、貿易融資等收入下降23.0%。
平安銀行的盈利結構在2024年面臨顯著挑戰。
傳統利息收入占比較高,而非利息收入的增長不足以彌補利息收入的下降。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信用卡業務和理財業務的表現尤為關鍵。然而,受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的影響,這些業務的收入增長乏力。
同時,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也進一步壓縮了盈利空間。全年計提的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494.28億元,雖然較上年減少96.66億元,但仍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凈利潤的表現。其中,零售業務的減值損失占比高達98.59%(平安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為492.19億元,計提了487.29億元的減值損失),顯示出零售業務在資產質量方面的嚴峻挑戰。
盡管面臨困境,平安銀行卻并未動搖戰略轉型的決心,試圖通過一系列舉措,包括人事調整,來扭轉局面。
01 零售困局:“黑馬”光環褪色
曾以“零售黑馬”著稱的平安銀行,正深陷零售業務轉型的困局,曾經耀眼的標簽逐漸暗淡。
回溯至2016年末,平安銀行首提零售戰略,依托平安集團龐大的客戶資源優勢,全力投身零售業務轉型。在轉型后的短短幾年間,零售業務成績斐然,成功從曾經的“第三梯隊”躋身股份行的“第一梯隊”。
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達466.92億元,同比增長41.72%;零售業務凈利潤為156.79億元,同比增長68.32%,占該行凈利潤的67.62%,增速令人矚目。
直至2020年,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85.78億元,占全行營業收入的57.7%;零售業務凈利潤為176.74億元,占凈利潤的61.1%,彼時的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與卓越的盈利能力。
然而,市場風云變幻。2024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收占比跌破50%,從2023年的58.2%驟降至48.6%。更為嚴峻的是,零售業務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占比從62.3%大幅下滑至47.0%,利潤貢獻能力的下跌清晰可見。
信用卡業務一直是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板塊,但2024年表現尤為慘淡。2024年末,信用卡流通戶數為4,692.61萬戶,較2023年末的5,388.91萬戶下降了12.9%;繼2023年信用卡總消費金額同比下降18.0%后,2024年該行信用卡總消費金額繼續承壓,全年實現23,205.10億元,較2023年的27,815.04億元進一步下降16.6%,連續兩年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一變化既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也與市場競爭加劇密切相關。隨著消費者金融需求的多樣化和支付方式的變革,信用卡業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消費貸業務同樣不容樂觀。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消費性貸款余額降至4746.63億元,較上年末減少約130億元(2023年末消費性貸款余額約為4876.63億元)。不良率方面,2024年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39%,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其中消費性貸款不良率從1.23%攀升至1.35%,顯示出消費貸業務在風險暴露方面的嚴峻形勢。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在財富管理領域,平安銀行也面臨較大挑戰。截至2024年末,私行客戶AUM余額為19754.7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增速創五年新低。年報顯示私行客戶數達9.6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3%,但戶均資產規模從2023年的約2123.63萬元降至2024年的2040.78萬元,戶均資產規模出現罕見回落。
02 資產質地:風險不容忽視
在規模擴張的表象下,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壓力持續顯現。
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為57,692.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為33,741.0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0%,其中企業貸款余額16,069.3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4%;個人貸款余額17,671.6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0.6%。
圖源:平安銀行2024年年報
資產質量層面,盡管不良貸款率維持1.06%的水平,但企業貸款不良率上升0.07個百分點,個人貸款不良率攀升0.02個百分點。此外,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41.23%升至45.49%,預示未來不良生成壓力。
面對不良貸款的上升,平安銀行采取了多種處置手段,包括轉讓、核銷、清收等。其中,通過銀登中心轉讓個人不良貸款是一種創新手段,但轉讓價格的大幅折扣也反映出資產質量的嚴峻形勢。
數據顯示,平安銀行在2024年便大力推進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全年共發布156期,涉及本金總額156.53億元,涉及客戶47.25萬戶,在股份制銀行中居首位,在銀行業整體通過銀登中心轉讓的個人不良貸款本金和利息總額(1962.33億元)中占比約8%。
進入 2025 年,這一舉措持續加碼,據有關報道,截至 2025 年 3 月 21 日,平安銀行已發布 44 批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圖源:銀登中心官網
在這總計約 140 億元的 “壞賬” 里,公司不良貸款本息達 59.94 億元,涉及 127 家欠款企業;個人不良貸款(包含個人消費、經營性貸款、信用卡透支等)為 100.79 億元,涉及貸款人達 19.30 萬 。僅在 3 月以來,平安銀行計劃轉讓的不良貸款本息規模合計超 136 億元。依據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 (銀登中心) 網站數據,這些不良貸款轉讓起始價合計僅為 5.47 億元。若按起拍價估算,在極端情況下回收金額不超 5.4 億元,損失金額或高達 130 億元左右,損失率約為 96% 。
平安銀行在 2024 年年報中指出,該行主動調整客群和資產結構,實施差異化風險管理政策,推進優質資產投放,并加大不良貸款處置。但如此大規模的不良資產處置,雖然有助于平安銀行清理風險,降低潛在損失,但也從側面凸顯出其資產質量面臨著巨大壓力,反映出經濟環境變化、前期業務擴張中部分風險暴露,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沖擊。
在風險管理體系方面,盡管平安銀行一直強調強化風險管控,但監管處罰情況卻暴露出諸多漏洞。
在風險管理體系方面,平安銀行頻遭監管處罰。2024 年 5 月 17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平安銀行因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其他方面等五大領域違法違規,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合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合計6723.98萬元,其中,總行6073.98萬元,分支機構650萬元。2025 年 3 月 12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平安銀行因在并購貸款管理、理財業務投資管理及固定資產貸款管理中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 300 萬元。
圖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03 戰略調整:人事變革與業務重構
面對挑戰,平安銀行正啟動新一輪戰略調整,以重塑業務格局并優化內部管理。
在業務層面,銀行著重于重塑信貸產品體系,加速推進中風險、中高收益產品的研發落地,旨在優化信貸結構并提升收益水平。同時,重構自營渠道成為關鍵舉措,通過降低對外部獲客的依賴,提高獲客效率并壓縮成本。
人事層面亦同步變革,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冀光恒指出,零售業務“止血”已初見成果,但“造血”進程仍需時日。
近期零售條線高管調整被視為改革深化的信號。年報發布前夕,零售條線迎來重大人事變動,時任深圳分行行長王軍擬升任總行行長助理,分管零售業務;而總行行長助理張朝暉不再分管零售條線,轉而兼任深圳分行行長。與此同時,剛剛才在3月21日獲聘該行副行長的方蔚豪將執掌對公條線。
一系列人事調整,彰顯出平安銀行試圖通過優化管理團隊,打破當前業務困境。人事調整僅僅是第一步,平安銀行能否憑借全新的管理團隊,精準洞察市場動態,制定并高效執行行之有效的戰略,突破零售困局,提升資產質量,實現業績反轉,仍有待市場的持續檢驗。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