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銀行資產減值同比大降,凈利潤仍下滑25%
堪稱“銀行界東北王”的盛京銀行(02066,HK),隨著恒大系爆雷已逐漸走下神壇。
近日,盛京銀行披露2023年年報。盛京銀行經營業績大幅下滑、資產質量仍存風險、經營轉型和資產負債轉型的陣痛猶存、股價已從巔峰時期的12.986港元/股逐漸淪落到了“仙股”的地步。
目前,新一屆高層,能否帶領盛京銀行擺脫困境,備受投資者關注。
凈利潤同比下滑25%
作為東三省首屈一指的城商行大哥——盛京銀行,在經歷了恒大事件、轉型痛楚、高層換血、出售資產后,經營業績直線下滑,并且去年的資產規模也面臨縮水。
從最新披露的年報來看,盛京銀行的資產規模在2023年出現了輕微下降,由2022年的10824.13億元減少到10800.53億元,減少了23.60億元,降幅為0.22%,雖然這一變化雖然不大,但在上市銀行中卻并不多見。
盛京銀行在年報中稱,資產規模的下滑主要是資產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導致的,作為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盛京銀行2023年貸款和墊款占總資產的44.25%,總額由上年末的6133.62億元下降至4778.77億元,減少了1354.86億元,降幅為22.09%。這表明,銀行在減少貸款風險敞口或調整信貸策略,出售或減少某些資產類別的持有量。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截至2023年年末,盛京銀行的公司貸款為3081.04億元,占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的64.47%,相比上年末的4210.13億元減少了1129.10億元,減少了26.82%,整體降幅較大。
盛京銀行表示,對公貸款大幅下降的主要是報告期內,該行以牢固把握高質量發展為轉型導向,立足“三服務”加大實體經濟及重點領域扶持力度,發放遼寧省首單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拓深拓寬優質客戶合作,依托供應鏈金融助力“遼貿貸”“信保融資”等業務發展;同時,通過資產出售和結構調整,優化改善貸款資源配置所導致。
這也導致了盛京銀行面臨經營業績和凈利潤雙降的挑戰。年報數據顯示,盛京銀行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0.40億元,同比下降61.13億元,降幅37.85%;實現凈利潤76.48億元,同比下降25.45億元,降幅24.97%。
對此,盛京銀行表示,營收凈利雙降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LPR持續下調、市場利率下行、資產重定價疊加有效融資需求增長動能不足,凈息差行業性收窄,以及該行優化風險偏好管理,調整資產結構,平衡風險與收益,營業收入階段性下行。
數據顯示,2023年盛京銀行的凈利差為1.14%,同比下降0.26個百分點;凈利息收益率為0.96%,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整體呈現收窄的態勢。2023年,盛京銀行利息收入僅實現383.77億元,同比下降49.71億元,降幅為11.47%。利息支出較上一年也有所縮減,共計支出295.11億元,同比縮減9.84億元,降幅3.23%。2023年,盛京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88.66億元,同比下降39.87億元,降幅為31.02%。
在非息收入上,2023年,盛京銀行的利息凈收入為11.74億元,同比下降21.26億元,降幅64.43%,堪稱“腰斬”。
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實現1.47億元,同比下降1.18億元,降幅44.56%;交易凈損失5.65億元,同比下降7.36億元,降幅429.49%;投資凈收益實現15.20億元,同比下降12.94億元,降幅45.99%。
面對經營收益全面下滑的態勢,東北第一家資產規模破萬億的盛京銀行,如何扭轉經營態勢是新一屆領導層面臨的主要考驗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內兩大省級銀行的相繼組建完成,這無疑會加大遼寧省內區域的競爭壓力。
重整后,資產質量有改善
在經歷了恒大爆雷事件及房地產業寒冬的盛京銀行,資產質量一直是投資者的一大關注點。盡管近年來該行在風險管理和資產結構調整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務報告,盛京銀行的資產質量仍面臨一定壓力。
截至2023年年末,盛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由上年的3.22%下降至2.68%,同比下降了0.5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128.06億元,同比下降了68.57億元,降幅35.20%;撥備覆蓋率為159.50%,同比增長了19.20個百分點。
對比《2023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中,同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62%和撥備覆蓋率205.24%,盛京銀行的資產質量仍不容樂觀。
2023年9月27日,盛京銀行發布公告稱,盛京銀行與遼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資產”)訂立資產出售協議,其有條件同意出售遼寧資產,有條件同意購買所出售資產,代價約為1760億元,所出售資產包括盛京銀行持有的若干資產組成的資產包。存量風險資產的出售也使得盛京銀行當期的資產減值損失有所降低。
對此,2023年,盛京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支出有所減縮,共計支出31.20億元,同比下降了60.52億元,降幅65.99%,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但并未止住該行凈利潤下滑的態勢。
雖然該行的資產質量較上年有所好轉,但從行業集中度和貸款五級分類情況分析,仍存有不小的隱憂。
數據顯示,盛京銀行的貸款集中投放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分別占貸款總額的24.74%、15.16%、9.32%、6.17%和2.24%。但這前五大行業的不良貸款同樣占據盛京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的半壁江山,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59.38億元、5.96億元、9.79億元、10.64億元和3.20億元,不良率分別為5.02%、0.82%、2.20%、3.61%和2.99%。
特別是房地產業,作為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貸款余額占比較高。在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頻出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為銀行的資產質量帶來了潛在風險。
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盛京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占比為94.21%,同比下降了0.12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為3.11%,同比增長了0.66個百分點;次級類貸款占比2.27%,同比下降了0.65個百分點;可疑類貸款占比0.23%,同比增長了0.02個百分點;損失類貸款占比0.19個百分點,同比增長了0.10個百分點。
關注類貸款占比雖有下降,但從占比上來看,盛京銀行在未來,仍可能面臨較大的轉化壓力。此外,次級類和可疑類貸款占比的增長,也提示了銀行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預警和管理,以應對資產質量的壓力。
在資本金上,盛京銀行2023年完成150億其他一級資本補充工具落地,三大資本充足率指標均呈現提升趨勢。
截至2023年年末,該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2%、12.43%和10.42%,分別較年初增長了2.60、2.57和0.56個百分點,為銀行未來可能面臨的市場波動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墊。
投資者“用腳投票”
去年,盛京銀行成功處置價值1760億元的存量風險資產。其實,這種交易處置方式是非常罕見的。
遼寧資產通過向盛京銀行發行1760億元人民幣15年期專項票據,為收購該資產籌集資金,遼寧資產成為盛京銀行新的債務人,使得盛京銀行的不良資產率迅速得到改善,當然,遼寧資產也能從中每年獲到2.25%的利息。
對于盛京銀行存量風險資產的處置,惠譽評級認為,遼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遼寧資產)與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盛京銀行)之間擬進行的交易,凸顯了中國部分中小型區域性銀行不斷攀升的風險,以及地方政府(尤其在金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在化解此類風險時,面臨的復雜性。遼寧資產將取代所出售資產此前的債務人,成為盛京銀行新的債務人。由于風險加權的差異,這可能會使得該銀行披露的資本比率有所提高,并使得不良資產比率得到改善,但對現金流的影響有限。
《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在盛京銀行處置了上千億的存量風險資產之后,這一消息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結合該行在年報中的資產減值損失數據,不禁讓投資者對盛京銀行的信息披露質量生疑。
2023 年9月27日,盛京銀行發布公告稱,盛京銀行與遼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訂立資產出售協議,遼寧資產有條件同意購買所出售資產,代價約為1760億元,所出售資產包括盛京銀行持有的若干資產組成的資產包,其中貸款和投資及其他資產分別占比71.60%和28.40%,所出售資產本金及利息賬面余額合計約1837億元(扣除減值準備金前),包括本金約1544億元和資產所對應的應收利息約293億元,減值準備金支出約77億元。
根據盛京銀行的財務報告,該行在2023年度的資產減值損失出現了顯著下降,從2022年的91.72億元減少至31.20億元。
這一數據似乎與此前宣稱的大規模風險資產處置情況,存在較大預期偏差。
有投資者認為,不計其他方面的資產減值損失,盛京銀行所披露資產減值損失金額,較2023年11月轉讓給遼寧資產的資產減值金額少46.03億元。既然銀行已經成功處置了大量風險資產,為何資產減值損失的下降幅度如此之大?是否存在高估資產價值以美化財務報表的情況?銀行在信息披露上是否存在延遲或不準確的情況?
或許由于上述原因,盛京銀行的股價自2023年9月初開始持續低迷,甚至淪為所謂的“仙股”,即股價低于1元的股票,這不僅影響了銀行的市場形象,也對其資本運作和未來發展提出了挑戰。
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 截至2024年4月25日,盛京銀行的收盤價為0.96元/股,較上市以來最高價12.69元/股,跌幅92.43%。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