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銀行2023年報出爐,機構一致看好
3月21日,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簡稱常熟銀行,601128)2023年度財報剛一公布,就被多家機構看好。
同時,《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有消費者在網絡投訴平臺投訴稱,常熟銀行的貸款流程不規范。近期,常熟銀行管理層人員變動較為頻繁。
業績表現尚可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常熟銀行的資產總額為3344.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65.75億元,增幅達到16.18%;總貸款為2224.3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90.06億元,增幅達到15.00%。負債總額達到3073.2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435.60億元,增幅達到16.51%;總存款為2479.3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344.93億元,增幅為16.16%,規模體量再創新高。
報告期內,常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8.70億元,同比增加10.62億元,增幅達到12.05%;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實現32.82億元,同比增加5.38億元,增幅為19.60%。
但值得注意的是,常熟銀行在2023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總額實現75.20億元,同比增幅12.55%,但2023年全年的營收總額卻呈現下降趨勢。主要是第四季度單季度營收總額為23.50億元,增幅達到10.48%,較前三季度增幅環比下降的緣故。
從營收結構上來看,利息收入是其營收支柱。2023年,常熟銀行全年實現利息收入為150.69億元,同比增長18.37億元,增幅達到13.88%。其中,發放貸款及墊款收益實現122.90億元,同比增長12.61億元,增幅達到11.44%。
2023年,常熟銀行全年利息支出達到65.68億元,同比增長9.47億元,增幅達到16.84%。雖然利息支出增幅較大,但好在利息收入增長穩健,這使得常熟銀行的利息凈收入仍然保持增長趨勢,全年實現85.01億元,同比增長8.90億元,增幅為11.69%。
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70億元,同比下降1.19億元,降幅為30.64%;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為2.38億元,同比增長0.36億元,增幅18.04%。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支出增長,這導致常熟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僅實現0.32億元,同比下降1.56億元,降幅高達82.84%。
非息凈收入中,同樣呈下降趨勢的還有投資收益和匯兌收益,投資收益實現9.57億元,同比下降0.21億元,降幅2.10%;匯兌收益虧損0.36億元,同比下降1.60億元,降幅128.52%。好在得益于其他幾項收益的增長,報告期內常熟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共實現13.69億元,同比增長1.72億元,增幅為14.34%。
雖然常熟銀行的整體營收業績較為樂觀,但凈息差收窄作為行業關注內的一大問題,在常熟銀行上同樣有所體現。數據顯示,常熟銀行的凈息差較年初下降0.16個百分點至2.86%,降幅小于行業平均水平(商業銀行2023年凈息差同比下降22BP至1.69%),保持一定韌性;凈利差較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至2.70%。報告期內,常熟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較上年莫下降0.18個百分點至5.00%,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的拖行使得該行凈息差有所收窄。
在資本充足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常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86%、10.48%和10.42%,除了資本充足率下降了0.0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上年末增長了0.21個百分點。
機構看好后市
在常熟銀行發布2023年報后,9家機構更新的評級中,有7家券商機構對其作出“買入”評級,還有兩家機構給出“增持”評級。
給出“買入”評級的平安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得益于常熟銀行穩定的小微客戶群體及異地展業戰略的深化,其2023年的營收表現持續亮眼,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6%,營收同比增長12.1%,整體保持穩健。雖然絕對水平有所下降,全年利息凈收入增速較前三季度下滑了0.8個百分點,但預計仍在同業內“名列前茅”。
凈利息收入增速主要和該行息差下行有關,常熟銀行在2023年凈息差為2.86%,前三季度凈息差為2.95%,息差環比下行0.0.09個百分點,息差收窄幅度有所擴大。這主要是因為該行的資產端定價下行導致,該行2023年全年貸款收益率較上半年下降0.27個百分點至5.81%,生息資產收益率較上半年下降0.18個百分點至5.00%。
值得注意的是,常熟銀行降壓存款成本效果有所顯現,由于利率下行一定程度對沖存款定期化趨勢,該行全年存款成本率與半年末持平在2.28%,計息負債成本較半年末下降至2.30%,負債端壓力有所緩解。
同時,平安證券認為,后續隨著區域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需求的持續回暖,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考慮貸款需求恢復斜率放緩以及息差收窄帶來的營收壓力,預計該行在2024-2026年的盈利增速分別為18.6%、19.1%和19.0%,股價對應2024-2026年PB分別為0.71倍、0.63倍和0.56倍,故而維持“買入”的評級。
給出“增持”評級的萬聯證券認為,2023年,常熟銀行營收和歸母凈利潤保持穩健增長。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健,核銷力度加大,不良生成有所上升。
萬聯證券預測,常熟銀行2024-2026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73億元,42.94億元和 47.48億元(調整前2024-2025年的歸母凈利潤為38.29億元和43.96億元)。按照常熟銀行 A股3月22日收盤價6.77元,對應2024年和2025年PB分別為0.66倍、0.58倍,維持增持評級。
貸款流程不規范?
根據年報顯示,2023年,常熟銀行的資產規模保持高速的增長。
截至2023年末,常熟銀行的貸款2224.39 億元,較年初增290.06億元,增幅15.00%。其中,新增個人貸款160.73億元,同比少增5.97億元,同比增速13.9%,占新增貸款的比重 55.4%,略有下降。
同時,《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有消費者在網絡投訴平臺投訴稱,常熟銀行的貸款流程不規范。
具體而言,存在客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第三方公司生成了一筆貸款,并未說明是貸款,也未告知本金、利息、利率。第三方公司人員只在客戶手機小程序上幾步簡單操作,讓客戶做了人臉識別,就完成了貸款申請,沒有銀行審核的各種流程,當天即時放款,均是由第三方人員在操作,客戶沒有拿到常熟銀行貸出的一分錢,也沒有任何手續核實客戶貸款。
如該消費者投訴的事件真實,則成熟銀行貸款審核機制真是讓人“匪夷所思”,而且這樣是否會涉及利益輸送,還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這顯然給常熟銀行未來的健康發展埋下了一大風險隱患。
在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要求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涉及合作機構的,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在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時,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自主風控的原則開展業務,避免成為單純的資金提供方。而且,還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規范與第三方的業務合作,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房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放貸資金。
同時,2022年的7月15日,《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中要求,商業銀行應當提高互聯網貸款風險管控能力,獨立有效開展身份驗證、授信審批和合同簽訂,嚴格履行貸款調查、風險評估、授信管理、貸款資金檢測等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金融管理部門對征信、支付和反洗錢等方面的要求,防范貸款管理“空心化”。互聯網貸款涉及與合作機構開展營銷獲客、支付結算、信息科技等合作的,商業銀行應當加強核心風控環節管理,不得因業務合作降低風險管控標準。
管理層變動較頻繁
相比于業績的穩定增長,常熟銀行管理層變動卻較為頻繁。
3月18日,常熟銀行發布了一則4名董事任職資格獲核準的公告,監管部門核準包劍、袁翔、陳興及徐學峰的董事任職資格。
簡歷顯示,本次獲批董事包劍來自常熟銀行,為該行現任黨委副書記、行長;袁翔來自交通銀行,為該行蘇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高級信貸執行官;陳興同樣來自交通銀行,現任該行無錫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徐學峰來自常熟市發展投資集團,現任該公司及常熟市昆承湖建設投資集團的黨委書記、董事長。交通銀行和常熟市發展投資集團分別為常熟銀行第一大股東和第四大股東。
此前,在2023年,常熟銀行也多次出現管理層人員變動。
2023年4月21日,常熟銀行公告顯示,獨立董事蔣建圣、張荷蓮、袁秀國、吳敏艷均因連續擔任獨立董事滿6年,根據監管部門及該行關于獨立董事任職期限規定,向董事會申請辭職。同日公告顯示,常熟銀行外部監事俞曉華、廖遠甦同樣因任職期限的規定,向該行遞交辭呈。
2023年6月22日,常熟銀行公告顯示,董事會收到尹憲柱遞交的辭呈,尹憲柱因工作調動原因,辭去本行副行長、財務總監職務。同日公告顯示,該行監事長黃勇斌因年齡原因,向該行監事會遞交辭呈,辭去職工代表監事、監事長、監事會提名與履職考評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
2023年8月2日,常熟銀行發布了一則獨立董事任職資格獲核準的公告,核準范徑武、周月書、龐凌及周梅獨立董事任職資格。
2023年11月14日,常熟銀行公告顯示,董事會收到莊廣強先生的辭職報告,莊廣強因工作調動原因,辭去常熟銀行董事長、董事會戰略與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務。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